低波红利策略的市场定位与吸引力 - 低波红利资产配置以其低波动、高股息和抗风险特性,在股市震荡期获得求稳人群的青睐 [1] - 该策略被视为一种“社会在给大众变相发钱”的方式,发放的是中国优质公司的红利 [2] - 在长期利率下行、优质资产荒的背景下,低波红利产品成为对冲经济震荡的“防波堤”和“压舱石” [40] 典型投资者画像与配置案例 - 投资者以70后中高收入群体为主,职业背景多为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投资理念偏向“稳定获益”而非“一夜暴富” [3][12] - 以案例“李姐”为例,初期投入160万元人民币配置低波型产品(国企央企红利和银行),截至报道时收益约6%,跑赢大额存单利率 [4][5] - 投资者可采用半委托服务,保留部分决策权,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案例中在几个月内调整了四五次 [8][12] 低波红利策略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 低波红利是一种经典的价值投资方法,通过“红利”和“低波”过滤器筛选业务稳定、赚钱能力强、愿意回报股东且股价平稳的公司 [26] - 该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市场,金融学家西格尔的研究表明高股息策略是股市中的长线法宝 [16] - 在中国市场,中证指数公司于2013年12月发布“中证红利低波指数”,标志着其发展起点 [17] 策略表现与历史数据 - 据Wind数据,从2005年至2024年的19年间,低波红利指数有13年实现单年度正涨幅,展现出良好的抗震属性 [42] - 近三年累计回报达到23.15%,而同期中证500指数跌幅超过20% [43] - 去年低波红利累计上涨16.88%,表现优于中证红利(11.43%)和中证500(7.72%) [44] 典型资产配置与行业选择 - 低波红利产品通常为股债混合,以股票投资为核心、债券为辅,投资经理在2020年伊始重点配置信用债,五年年化收益近11% [29] - 银行、煤炭、钢铁、有色四大行业是经典的低波动股票标配,银行股以其高股息、高分红为特色,国有六大行分红比例不低于30% [32][33] - 截至2025年4月1日,六大行股息率维持在4%-5%之间,其中邮储银行最高为5.07%,显著跑赢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1.45%) [33] 行业演变与政策影响 - 资管新规(2018年)的实施打破刚性兑付,推动投资管理标的从高风险非标资产转向更稳健的低波红利型产品 [22][23][24] - “国九条”(2024年发布)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将央企国企分红纳入考核,推动市场转向“价值回报”,为低波红利发展形成正反馈 [47][48][49] - 政策要求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并激励分红优质公司 [48] 投资管理的挑战与核心能力 - 投资工作的难点在于实现“低波动”和“高收益”产品之间的风险对冲,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36] - 投资经理需要具备全球视野,深度掌握各经济要素联动影响,并时刻与客户沟通以满足其需求 [37] - 业务特征要求经理“一眼望着美联储,一眼望着国内GDP、CPI以及各种公司基本面”,以抓住市场机会 [38]
聪明钱,牛市中躲入低波红利
虎嗅·2025-09-24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