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摩根大通私行全球市场策略师:中国已处于或接近价值链尖端位置|慧眼中国
第一财经·2025-09-24 14:53

亚洲供应链演变趋势 - 亚洲供应链正趋于多元化与精细化,中国在价值链中不断攀升,生产的高端制成品比例显著提升[1] - 中国已处于或接近价值链的尖端位置,并在半导体、生物医药和可再生能源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1] - 东盟各国在价值链发展阶段呈现显著差异,例如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与数据中心产业更趋成熟,而印尼仍以镍矿开采与加工等初级产业为主[1]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 - 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区域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约16%的出口流向东盟,略高于对美出口14%的份额[2] - 中国在电子产品领域对东盟已由长期贸易逆差转变为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印证了中国在该领域生产主导地位的提升[2] - 东盟正成为中国企业日益重要的制造伙伴、投资目的地及市场,中国企业成功将电子商务和移动游戏等本土商业模式输出至东盟[2] 贸易紧张局势下的供应链韧性 - 自2018-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纽带持续强化,基于双边进出口额的稳步增长,贸易联系展现出强韧性[5] -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关税实施面临操作难题,产品往往多次跨境流通并经历多重增值环节[5] - 企业可通过合理升级区域供应链实现多元化与韧性建设来应对不确定性,并考虑研究在其他发达经济体设厂生产的可行性[6] 中国对东南亚投资影响 - 东南亚地区普遍欢迎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2023年东盟吸引FDI达创纪录的23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该地区主要投资来源地[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印尼的整体合计FDI达82亿美元,投资在制造业、运输业和服务业共创造约66.5万个就业岗位[8] - 中国投资的影响远不止资本流入,例如印尼的新能源汽车与电池项目正引领产业升级,但部分低端产业承受着巨大压力[8] 东盟区域价值链发展前景 - 随着制造业能力提升,东盟经济体持续深化经济一体化,其域内贸易存在巨大增长空间[9] - 中长期来看,东盟可通过持续吸引外资实现供应链升级,从增加的FDI和持续的供应链重组中获益[9] - 为管控风险,东盟需采取战略性举措,包括多元化合作伙伴、设定技术转让与创造本地就业的条件,并将投资与国家长期发展重点相衔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