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都,开始拥挤
36氪·2025-09-24 15:35

城市经济规模与基础设施 - 2023年末常住人口达到2140.3万,位列全国城市人口排名第4位,直逼北京 [3] - 2023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7492万人次,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国第3 [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1.7公里,其中地铁里程为562.4公里,位列全国第4 [3] - 通过代管简阳市等方式持续拓展,为接纳新增人口做准备 [7] 产业发展与结构特点 - 本世纪初成功引进英特尔,其在高新区投建芯片封装厂,目前英特尔全球一半的移动设备微处理器来自成都 [4] -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和旅游,形成独特的休闲文化体验 [6] - 头部企业新希望2023年上市主体总营收为1417亿元,但与北京、上海、深圳拥有多家营收超5000亿体量的企业相比存在差距 [16] - 产业布局更多吸引企业的成本部门或低利润环节,如客服、电销、生产加工制造等,多数行业利润可能未沉淀在本地 [16] 科技创新能力 - 2022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549项,低于人口规模更小的苏州(20561项) [18] - 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数仅为9.22项,属于个位数水平,在超大城市序列中不靠前 [18][19] - 专利/GDP比为0.98项/亿元,低于南京(1.73)、杭州(1.66)等城市 [19] 居民消费与商业生态 -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585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不靠前 [14] -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6%,食品烟酒支出占比最高,恩格尔系数达33.7% [21] - 食品烟酒人均支出10848.67元,高于北京的9645元;衣着人均支出2494.57元,高于北京的1977元 [1][21] - 社区商业业态高度密集,例如一中等规模社区内拥有米线面馆24家、保健养生35家、茶馆17家等,显示商业服务高度拥挤 [9][12] 城市发展战略与影响 - 实施“大会省战略”,集全省之力打造超级省会,留住本省人口并吸引外省年轻人口 [3][7] - 从2010年至2023年,常住人口增加735万,消费规模被视为决定经济规模的关键 [7] - 通过拓展新区(如天府新区、东部新区)来持续拓展生存空间和产业布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