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年轻投资者理财行为呈现身份认同和集体行动特征 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饭圈化"趋势 [1][12][13] - 微众银行"活期+Plus"系列高收益理财产品引发抢购热潮 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显著高于同类 [1][2][5] - 理财产品短期高收益可能源于初期营销策略或资产到期兑现 但难以持续 [11] 产品表现 - 北银理财诚享19号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达6.27% 最近一个月年化收益8.8% [1] - 诚享19号最新近一个月年化收益为8.65% 持续保持在4%以上 [2] - 光大理财创利乐享18号D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曾飙升至10%以上 8月24日达到13%-14%并持续四周 [6] - 浦银理财周周鑫10号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9月2日后达10%以上 9月11-15日超过18% 每万份收益最高达3.81元 [6] 产品结构 - 诚享19号业绩比较基准采用债券指数与存款利率组合 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比例85%-100% [5] -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0%-15% 仅投资优先股 衍生品类资产比例0%-15%仅限套期保值 [5] - 产品风险等级为R2 每个交易日可购买 T+1确认 最低持有7天 [5] - "活期+Plus"理财产品权益仓位配置比例在10%-20%之间 [11] 市场现象 - 高收益理财产品出现额度秒光现象 投资者需快速抢购甚至采用指纹/面部支付 [5][12] - 投资者组建"额度提醒互助群"分享额度信息和抢购技巧 出现专门抢额度外挂工具 [12] - 互联网银行采用限时额度、新品首发等互联网运营方式激发用户抢购心理 [13] - 低利率环境下优质资产稀缺导致投资者对高收益流动性好产品激烈争夺 [13] 投资者行为 - 年轻投资者成为理财市场主力 行为模式基于社交和互联网平台 [13] - 投资者通过社交平台获取信息 依赖种草内容决策 通过社群获得归属感 [13] - 理财行为从纯粹理性计算转向带有身份认同和集体行动特征的模式 [1][13]
近一个月年化收益近18%?微众银行多款活期产品被疯抢,银行理财也在“饭圈化”
 第一财经·2025-09-24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