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规模与市场趋势 - 2025年中国企业境外可转债发行金额有望创新高,今年以来发行金额已达162.60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创纪录的167.30亿美元 [2] - 今年以来,中国太保、中国平安、阿里巴巴均在境外发行了规模超百亿元人民币的可转债 [2] - 2025年可转债融资额占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总额的30%,远高于历史均值15% [8] 主要参与机构 - 今年以来,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瑞银作为账簿管理人的中国企业境外可转债业务规模排名靠前 [3] - 2024年前四大账簿管理人分别为摩根大通、高盛、瑞银、中信证券,2021年前四大为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 [3] 投资者构成与偏好 - 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全球知名长线投资者和头部对冲基金踊跃参与中国企业的可转债项目 [4] - 投资者可分为三类:类股权型投资者追求中等回报、债券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交易型投资者通过股价波动套利 [4] - 国际投资者偏好高增长或基本面良好行业的龙头企业,如科技、互联网、新能源、保险、生物医药等,并关注发行人信用状况 [5] - 投资者关注企业核心发行条款的吸引力,包括转股溢价、票息及债券期限等 [5] 可转债的融资优势 - 发行零息可转债可极大减轻企业财务现金流出压力,显著降低融资成本 [7] - 可转债具有“延迟稀释”效应,仅在投资者行使转股权时才会稀释股权,利于现有股东维持控制权 [7] - 相较于IPO,可转债的审批和发行流程更快捷简单,融资效率高且条款可定制性强 [7] - 可转债能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包括偏好固定收益的信贷投资者和看好公司股票前景的成长型投资者 [7] - 成功发行可转债,尤其是设置较高转换溢价的转债,被视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前景有信心的积极信号 [7] 发行条件与定价逻辑 - 可转债的票息通常以美国国债利率为基准,结合发行人信用利差“倒减”,投资级公司信用利差较小可使票息趋近于零 [8] - 企业有望以较有利条件发行可转债的条件包括:较低的信用风险、较高的股价波动性、有利的宏观环境如利率水平 [9] - 信用资质优良行业的龙头企业、处于高成长性赛道的企业、具有清晰战略和资金用途的企业有望获得有利发行条件 [9] - 可转债发行在海外市场一般占股权类融资总额的10%至20%,重要性显著 [4]
2025年,中国企业境外可转债发行金额有望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2025-09-24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