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战略地位与前景 -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四要素中的重要构成,其规模化发展是系统建设的重要标志 [1] - "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达3亿千瓦,以满足2030年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用电需求及促进28-30亿千瓦时新能源消纳 [1] - 新型储能将与"源网荷"各环节深度融合,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方面发挥比"十四五"更重要作用 [1] 储能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40%稳居世界第一 [2] - 2024年锂离子电池总产量1170吉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出口额达611.21亿美元 [2]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攀升至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5年增长近30倍 [2] - 国家方案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1亿千瓦,2027年底达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4] 储能技术应用与效能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570小时,同比增加超100小时,在顶峰时段电力保供发挥重要作用 [3] - 新能源大基地配置储能设施有效提高"西电东送"输电通道能力和效用水平,新型储能已成为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保障 [3] - 行业构建全场景应用布局,包括350兆瓦全球最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模块化熔岩储能项目及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基地 [3] - 虚拟电厂通过秒级快速响应协调控制技术实现储能与负荷动态匹配,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商业模式 [3] 储能各环节发展重点 - 电源侧新型储能与新能源耦合是提升系统能量密度关键手段,通过系统性优化电站、柔性光储、柔性风储技术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 [4] - "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清洁电量占比要求提高至不低于60%,为满足送出要求需配置的新型储能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4] - 电网侧新型储能以独立储能为主,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物理储能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有望提升 [5] - 负荷侧新型储能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通过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探索应用场景创新 [5] 行业挑战与问题 - 截至2025年5月全球已发生167起储能起火、爆炸事故,随着调用频率提高储能电站安全面临更大考验 [6] - 行业存在无序扩张、价格竞争激烈、产品参数虚标和虚假宣传、技术同质化问题,3年间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八成 [6] - 近期某集采项目中标价格低过0.4元/瓦时严重偏离成本,恶性低价带来减料减配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6] - 部分项目实际运行寿命远低于企业承诺,甚至不到承诺时间的25%,累计注册储能企业已超30万家 [6] - 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洗牌,大批企业3年内将被淘汰,导致"孤儿电站"问题涌现 [6]
“十五五”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达3亿千瓦 探索从增量到提质之路
中国能源网·2025-09-24 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