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程碑与财务表现 - 公司第1万台整车正式下线交付,标志着全球首个万台规模的无人配送车队诞生,行业实现从技术验证迈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重大跨越 [1] - 公司已经实现单月盈利,在单月销量突破1000台时即可从财务角度实现单月打平甚至盈利,因保持了足够高的毛利润 [1][8] - 公司提前一个季度完成1万台的年度目标,预计今年交付量将突破1.5万台,目标是现金流在最后几个月份转正 [9] 行业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 - 行业玩家较多,为抢占市场出现价格竞争,但公司认为这是行业早期行为,强调不打价格战,核心商业模式在于提供运力服务而非卖车 [1][6] - 无人车裸车价格持续下探至2万元以下,主流玩家采用优惠价、零首付预售、拆分产品与FSD服务等多元销售方式 [6] - 无人物流车企的盈利主要来自运营服务,例如FSD年费2.5万元起,据测算当车企销量超5000辆可实现盈亏平衡 [8] 市场驱动因素与增长前景 - 2025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无人物流车爆发性增长元年,驱动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拐点、核心传感器成本下降、即时零售市场需求爆发、超200座城市开放路权及政策支持 [3] - 无人车赛道爆发主要源于AI技术周期、市场需求和路权开放三大因素,无人配送车被视为首个可能大规模商用且正向盈利的AI应用赛道 [3][5]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无人配送车销量将超3万辆,2030年销量有望达60万辆,渗透率达18% [8] 公司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公司在快递无人配送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顺丰、京东、中国邮政的最大供应商,占这三家企业订单份额超90%,占“三通一达”、极兔速递等平台份额超70% [2] - 公司客户结构正从单一快递行业多元化发展,快递行业客户占比从100%降至70%-80%,快递以外场景(如即时物流、城市配送)需求占比已达30%左右 [14] - 公司与滴滴货运在即时物流领域试点合作,无人车已超过800台,预计年底在快递以外场景的铺设量将达4000-5000台 [12][14] 技术验证与运营能力 - 公司已验证无人车系统可在台风等恶劣天气下24小时不间断运行,在深圳的200多台车在台风期间正常运行,得益于摄像头自清洁技术、算法改善和底盘涉水能力提升 [2] - 无人车对于运输的降本效果得到验证,可降低成本达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以上,从而启动了市场需求 [5] - 公司月销量已接近两千台,相当于一个月完成过去两年的量,显示出运营能力的显著提升 [8] 未来战略重点与增长机会 - 公司未来重点包括即时物流和海外市场,认为从计划性物流拓展至即时性物流相当于从100万辆市场扩宽到3000万辆市场,即时配送是物流行业的“圣杯” [14] - 海外市场是巨大的战略机会,公司在中东、欧洲、东南亚、拉美及美国市场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因中国在该赛道具备全球领先的算法与硬件结合优势 [15] - 公司预期明年国内市场需求(不含海外)为4-5万台,后年加上海外市场需求将超过10万台,并计划提前布局以应对3-5万台的市场需求爆发 [9][15] 挑战与应对 - 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社会舆论和安全问题,未来工作重点是将无人车的低碳、绿色、环保等社会价值体现出来,并加大技术研发和运营力量投入安全方向 [11] - 出海挑战包括地方性法规的适应与推动,以及数据本地化模型构建、满足他国安全需求、本地化运营服务团队建设等 [16]
无人物流车迎爆发拐点,新石器CEO回应台风天无人车送外卖
南方都市报·2025-09-24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