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与内需分析 - 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三大亮点:主要指标符合预期,实际GDP累计同比达5.3%,高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科技与消费领域新成果频现;政府对潜在冲击有预判和预案,政策应对获得社会肯定[2] - 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归因于外需韧性,外需对实际GDP同比的贡献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而消费与投资的拉动分别回落0.3和0.4个百分点[3] - 三季度以来形势发生变化,对美出口持续下滑,4月至8月同比降幅在10%至30%以上,对美顺差收缩,但整体出口仍实现正增长,贸易顺差同比扩大,预计下半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强度将减弱[3] - 下半年增长动能将主要取决于内需能否顺利接棒,8月投资、消费与外需三大需求同步放缓,经济上行压力显著,核心矛盾在于需求端疲软,根源是居民收入增长乏力[4] - 居民部门处于去杠杆阶段,社科院口径杠杆率自2024年一季度高点至今年二季度累计下降1.2个百分点,国际清算银行口径截至去年四季度累计下降0.9个百分点,对通过加杠杆撬动消费的传统路径构成挑战[4] 居民部门行为与政策含义 - 居民部门杠杆率回落由多重因素导致:疫情冲击导致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削弱消费者信心;存量财富效应通过房价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抑制新增借贷需求[5] - 政策含义包括: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调,发挥财政政策支持作用,在居民部门去杠杆背景下,中央政府可考虑加杠杆,扩大财政支出方向应由传统基建转向“投资于人”[7] - 需加强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动态监测,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先于市场曲线出台,在风险初现苗头时即可见工具箱内容[7] - 需在市场化、法治化基础上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巩固市场再通胀预期,当前中国经济核心矛盾集中于需求侧,供给侧政策空间收窄,前八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前六个月回落2.4个百分点,凸显需求侧发力的必要性[9] - 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谨慎出台限制消费的政策,加强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避免非经济政策层层加码抵消刺激效果[9] 人民币汇率表现与分析 - 本轮美国极限关税施压下人民币汇率表现迥异于特朗普首个任期,5月起出现补涨行情,截至9月19日,中间价累计升值约1%,境内外交易价格升幅达2%-3%[10] - 人民币逆势走强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美元因“特朗普交易”逆转为“特朗普衰退预期”而大幅贬值;中国经济复苏和科创前景改善;中美由经贸对抗进入磋商对话模式改善市场情绪[10]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7月底发布的《对外部门评估报告》认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略强于基本面隐含的合理水平,属“略有高估”[12] - 2025年迄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回落约6%-7%,观察BIS定基指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基期累计上涨逾60%,美元仅上涨20%左右,两者差距约40个百分点,人民币难言系统性低估[12] - 市场层面显示,6-8月跨境人民币连续三个月合计净流出达数百亿美元,实际外汇供求缺口并不大,境内交易价相对于中性价格偏离也未显示很强的升贬之意[13] 人民币汇率前景与影响因素 -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利好因素包括:美联储恢复降息可能使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弱;特朗普对美元信用的伤害可能持续;中美经贸磋商若达成第二阶段协议将形成提振;中国对外部经贸遏压有预判和预案且科技创新焕发活力[13] - 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降息节奏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中美经贸磋商未来可能存在变数;关税冲击下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内需能否接替外需存在不确定性;美国高法对关税政策合法性的判决结果不明[14] - 综合判断,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偏离均衡汇率水平,当前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同时存在,鉴于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或更加明显[16]
管涛:宏观经济形势与人民币汇率走势前瞻
搜狐财经·2025-09-24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