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养儿子”
36氪·2025-09-24 19:43
小米集团业务战略定位 - 汽车业务被定位为“嫡子”,自建产线并押上公司身家,其表现直接影响公司未来 [1] - 芯片业务被视为试探性布局,表现优异才有资格成为核心业务,否则可能被人工智能等新业务替代 [1] - 公司成功从手机行业高效进入汽车行业并站稳脚跟,与同行形成显著差异 [3] 公司股价表现与投资逻辑 - 小米集团港股经历重大行情,股价从10元左右上涨至50元以上 [3] - 一年前投资逻辑基于手机行业优质商业模式及雷军进军汽车市场的能力 [3][4] - 部分机构投资者在DeepSeek时刻前已看好中国科技资产,提前布局小米 [4] 汽车业务现状与挑战 - 小米汽车已获得市场认可,高速公路运输车数量显著是市场成功的体现 [5] - 业务面临不合理之处,包括需要尽快解决第二工厂问题以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效率 [5] - 与特斯拉相比,中国高速公路少见特斯拉运输车,凸显小米汽车的市场能见度 [5] 未来估值与标杆对标 - 当前估值分歧在于小米汽车需达到何种成功才能支撑现有估值并为下一平台提供空间 [6] - 公司传统标杆是苹果和特斯拉,当前估值水平已体现初步对标成功的成绩 [6] - 未来新标杆不明确,分歧部分源于缺乏份额之外理想化目标 [7] 行业竞争格局与高管角色 - 雷军作为大股东兼CEO独立制定战略并为成败负责,与华为余承东的体系内角色不同 [3] - OPPO、vivo等同行仍以手机为主战场,机器人等新产品主要为展示科技实力而非新赛道 [3] - 小米汽车成功复制特斯拉打法,其未来估值依赖公司执行力及同行衬托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