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Plaud中国区CEO:我们只做“必须做”和“不做要死”的事
36氪·2025-09-24 22:07

公司商业表现 - 公司成立不到三年,产品已销往170个国家,出货量超过100万台[1] - 2025年总收入预计达到2.5亿美元,收入包括硬件产品和年费在99美元至240美元不等的AI软件订阅服务[1] - 2025年9月在深圳召开新品体验会,推出Plaud Note、Plaud Note Pro和Plaud NotePin S三款产品,这是公司首次在中国大陆发布产品[1] - 公司未进行融资,在Kickstarter平台首发即实现盈利,此后增长持续未停,每月业绩创新高[64][65][68] 产品战略与定位 - 产品定位为AI工作伙伴,旨在为用户提供智识价值,帮助其突破智能边界并做出更好决策,而非简单的“效率工具”或“打工神器”[16][45][47] - 公司明确三个不做方向:不做文档类功能、不做PPT生成类模态转换功能、不做生活类功能,以集中资源和注意力于AI纪要核心领域[10][49] - 产品理念基于“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专注于服务对话驱动型职业,如医生、律师、销售、咨询和投资人[6][23][24] - 坚持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形态,认为拆开销售不符合公司通过软硬结合追求智能边界的第一性原理[43][55][56] 市场竞争与壁垒 - 公司认为其核心壁垒是团队,以10倍的人力和10倍的投入度进行产品开发,形成巨大差异[5][25] - 面对钉钉、出门问问等大厂推出的类似产品,公司不视其为直接竞争者,强调理念、服务和投入程度的根本不同[13][15][59] - 在中国市场保持与海外持平的定价策略,坚信当前是价值敏感而非价格敏感的时代,用户愿意为顶尖的技术和最大价值付费[59][61] - 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是让模型智能发展所提供的价值越来越大,而非追求短期销量或利润[61][70] 技术研发与产品特性 - 产品核心功能“Ask Plaud”采用让AI主动提问用户的交互模式,旨在实现人与模型的意图对齐,提供可溯源的答案[7][10][16] - 通过硬件设备实时捕捉用户的意图和上下文信息,认为这是手机APP无法替代的关键体验,硬件形态选择基于其与意图交互的有效性[55][56][58] - 在中国市场使用豆包1.6 Pro、千问超大杯和DeepSeek等本地化模型,并在隐私合规方面进行适配[17][18][19] - 新上线的“多模态输入功能”允许在录音过程中补充音频、文本、图片,并通过一键标记获取更丰富的上下文信息[58] 组织与管理文化 - 公司全球团队约400多人,管理架构扁平,沟通简单高效,决策快速,资源投入迅速且力度大[5][34][35] - 公司文化强调“快、简单、理性”,管理层在分歧时以讲道理的方式解决,无需争吵[34][36][37] - 招聘标准高,注重员工人品,并要求所有员工对齐“相信公司能够拓宽用户智能边界”这一信念[5][25][29] - 创始人及管理层均有创业经历,公司将“成就他人”写入价值观,内部建立充分信任[2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