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公司在台风“桦加沙”来临前积极部署,运用大数据、AI、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强化防灾减损体系建设,推动行业从损失补偿者向风险管理者升级 [1][3][6] 保险公司应对措施 - 人保财险启动大灾应急响应,设立10个专项工作组,组建内部理赔支援团队200人、外部专家及公估650人,储备无人机查勘设备77台、施救车辆340台,锁定车辆保全场地120多个,已开展风险排查万余家/次 [2] - 中国平安旗下多家公司快速协同部署巨灾防御方案,平安产险提前72小时向潜在受灾客户发送预警信息,累计覆盖超2000万人次 [2] - 太保产险联动机构开展专属救援资源筹备,通过三级资源梯度补给体系,在台风登陆前24小时内部署资源至指定区域,并组建一体化防灾应灾服务团队 [3] 科技赋能与创新机制 - 人保财险搭建“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创新气象“四预”服务(预警、预报、预判、预防),并建立人工影响天气风险减量服务联动模式 [4] - 平安产险首创“5210”应灾机制,依托“鹰眼”系统构建立体化防灾体系,包括提前5天启动风险预警、提前2天检查防灾工作、提前1天完成“六问”工作、登陆当天实时研判灾情 [4] - 平安产险基于“鹰眼3.0”系统推出“车险水淹黑点”精准预警服务,融合历史赔案与实地数据实现点对点预警,并利用AI模型筛选高风险标的派遣风控工程师上门支持 [5][6]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科技应用使风险预测从经验判断转向精准量化,显著降低社会整体风险成本和保险赔付率,推动行业从被动承担风险转向主动管理风险 [6] - 未来防灾减损系统将向智能化、场景化和生态化演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驱动风险预测模型持续进化,实现从宏观预警到微观点位风险的精准管理 [6] - 防灾减损能力将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其作用将超越赔付成本控制,深度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6]
险企多种科技手段应对“桦加沙”
证券日报·2025-09-25 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