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与定位 - 信托业属于资管行业,定位为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目标,特色是另类投资和非标直接融资 [1] - 行业前期投融资结构中房地产业务占比较高,目前因房地产行业风险外溢处于业务结构调整中 [1] - 受托管理资产规模是量化描述信托行业的关键维度,其23年发展轨迹可分为探索期、高速成长期和调整期三个阶段 [1] 行业发展阶段与规模演变 - 探索期(2002-2006年):行业规模小、增长不快,但完成了产品设计、市场方向、资金寻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 - 高速成长期(2007-2017年):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9800亿元增长至2017年末的26.25万亿元,位居各金融子行业第二位,期间利用横跨多个市场的优势快速发展 [2] - 2007年至2013年资产规模呈现指数增长特征,每年末均实现50%以上增长 [2] - 调整期(2018年至今):政策要求压降融资类和金融同业业务规模,资产规模最低降至2020年末的20.49万亿元,随后在信托三分类规则推动下,2024年末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9.56万亿元 [3] 行业盈利能力与关键节点 - 行业利润与规模增长基本同步,2017年实现峰值利润824亿元,随后开始下行,至今仍在调整 [3] - 行业自2018年开始计征的资管产品增值税增长迅猛,信托公司每年为投资者创造的可观投资收益需按固定收益部分的3%扣收增值税 [4] - 2006年至2007年是行业起飞关键节点,行业资产规模从2006年末的4800亿元倍增104%至2007年末的9800亿元 [4] - 同期,中信信托资产规模从386亿元增长408%至1962亿元,增速为行业近四倍,其规模占比从8%跃升至超20%,关键增长因素是储蓄向理财的转化 [4] 行业风险认知与业务转型 - 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少数涉险公司问题集中于股东自融和较大规模非标资金池,后者已按监管要求自2018年起逐年清理 [6] - 信托业已经普遍打破刚性兑付,为构建健康生态奠定基石 [6] - 针对前期较多的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已出台包括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房企“白名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7] - 行业并非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自资管新规和信托业务三分类实施以来,产品设立与管理受到更全面严格的监管 [7] 未来展望与发展路径 - 未来行业将根据信托业务三分类(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合理调整业务结构,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8] - 资产服务信托将成为行业规模二次增长的主战场,基础资产包括众多非现金类财产,基数巨大,但可持续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8] - 短期行业规模与利润将出现分化:资产规模将恢复增长,行业利润将稳中有降;长期则以稳定受托规模为基础,为价值创造和利润提升夯实根基 [9] - 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未来发展路径包括主动防控风险(关注信用、操作、合规、治理、声誉风险)、培育信托文化、以及通过服务创造价值 [9][10]
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周期 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2025-09-25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