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顶层设计与战略定位 - 中办、国办发布首份中央文件,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提升碳市场在国家气候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1] - 文件将全国碳市场定位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制度抓手,标志着碳市场建设从起步期进入全面深化阶段[1][3] - 要求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系统性重构成为衔接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市场的关键纽带[1] 配额分配机制优化 - 目前全国碳市场采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免费分配配额,虽降低企业转型阻力但减排约束力不足[2] - 提出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2]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广东2024年部分行业免费配额比例已降至95%-97%[2][4] 核算与信息披露制度深化 - 已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高排放行业纳入工作,形成总量管控关键锚[6] - 当前披露范围和深度有限,企业排放数据、履约情况未实现统一标准化,数据可比性不足且共享机制存在部门壁垒[6] - 要求重点排放单位、金融机构等公开排放、履约、交易、质押等全链条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和价格信号有效性[7] 碳金融市场发展机遇 - 提出丰富交易产品,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8] - 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利用全国碳市场进行价格发现[8] - 金融机构等非履约主体引入将带来更多资金、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工具,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9][10] 中小企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中小企业碳盘查需要额外投入,对利润微薄企业造成负担,且存在排放量与财报数据关联风险[7] - 建议通过地方政府搭建平台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形成规模经济降低采购区块链、AI设备成本[8] - 加强监管确保数据真实,通过政策优惠引导参与,数据连通后为碳资产奠定可靠基础[8]
中长期路线图指路 碳市场建设迈向深水区
金融时报·2025-09-24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