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AI互动营销服务商,宣称通过配备气味散发、动作识别等功能的智能终端为快消品品牌提供营销解决方案 [2] - 公司核心业务模式为OMO(线上融合线下)营销解决方案,收入主要来源于营销服务和商品销售两大板块 [3] -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公司业务实质与宣传存在差异,其AI智能终端实为普通自动售货机,缺乏宣称的AI互动功能 [7]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5.0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40亿元,其中2023年营收增速高达93.14% [2][3] - 公司净利润长期亏损,2021年亏损1.39亿元,2022年亏损1.16亿元,2024年亏损16.63亿元,仅在2023年实现盈利1.37亿元 [2][3] - 营销服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其收入从2021年的3.7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97亿元,占比从75.0%提升至81.9% [6] 运营与设备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国内22个城市运营7543台自动售货机,提供约1400个SKU的快消品 [4]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单个售货机的年度销售额分别为1.85万元、1.32万元和2.24万元 [5] - 记者调查发现,公司自动售货机位置偏僻、卫生欠佳,且客流量稀少 [8] 估值与市场对比 - 公司上市后股价最高达137港元/股,市值一度高达364亿港元,对应市净率约56.97倍,市销率约24.97倍 [4][12] - 行业龙头友宝在线拥有67144台自动售货机,2024年营收29.19亿元,但市值仅约26亿港元,远低于公司 [5] - 尽管友宝在线的设备数量和营收均为公司的数倍,但两者市值差距一度达到14倍 [5] 客户与关联交易风险 - 公司存在大客户与供应商身份重叠的情况,主要客户S和客户E同时向公司进行采购和供应 [8] - 公司部分大客户信息难以通过公开渠道精准匹配,且一家知名上市公司否认曾采购其营销服务 [9] - 公司宣传的客户广州茶里集团有限公司为失信被执行人,存在款项支付问题 [10] 股价异动与资金流向 - 公司于2024年9月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并于2025年6月被纳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权重一度达1.518% [11] - 被动指数基金(ETF)的买入推动股价上涨,据估计仅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就为公司带来超过10亿元的资金净买入 [11] - 沪深港通合计持有公司1827.57万股股票,约占公司总股份的6.87%,对应市值约12亿港元,主要在公司纳入港股通后两个月内买入 [12] 交易异常情况 - 指数基金经理指出,公司股票盘中挂牌量稀少但常出现快速大额成交,涉嫌存在操纵行为以提升交易量和股价 [13] - 具体交易数据显示,在2025年8月11日,一分钟内成交量达3500手,且尾盘出现大额交易导致股价大幅拉升 [14] - 在被动资金接盘后,公司股价从最高137港元跌至65.55港元,市值从364亿港元缩水至174亿港元,接近腰斩 [12]
7500余台售货机撑起超300亿市值? 趣致集团的AI叙事暗藏玄机
中国证券报·2025-09-25 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