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2022年至2024年全球光伏与储能行业出现由华为数字能源体系内总裁级高管主导的“人才迁徙”潮,创业方向集中于光储融合领域 [1] - 代表性创业者包括2022年5月离职创立思格新能源的许映童、2024年1月创办摩瓦新能源的陈国光,以及创立极光云能、度能科技的史耀宏和陈永强 [1] 思格新能源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倍,2025年前4个月营收达12.06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2] - 核心产品SigenStor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平均售价从2024年1-4月的3.37元/Wh降至2025年同期的2.54元/Wh,但毛利率从47.0%升至51.2% [4]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31.3%跃升至2025年前4个月的50.9%,显著高于行业40%的平均水平 [4] - 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储能电池利用率从2023年的68.2%升至2025年前4个月的92.8%,逆变器从70.8%升至83.8% [4] - 产量大幅增长,逆变器从2023年的超8400台增至2025年前4个月的超42000台,电池从超70MWh增至超700MWh,增幅达5至10倍 [4] 思格新能源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成立19个月内完成6轮融资,累计获7亿元资金支持,估值从种子轮的2.2亿元飙升至B1轮的44亿元,每股价格涨幅超19倍 [3] - 成立仅2个月即获得高瓴创投、华登国际数亿元天使轮投资,当时核心产品尚未量产 [3] - 公司正急于谋求港股上市,与投资机构签订对赌合约,若未在提交申请后18个月内完成上市可能触发赎回、撤资条款 [6] 公司运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前4个月库存从3.58亿元增至5.06亿元,存货总规模升至19.03亿元,超过过去几年总和 [5][6] - 总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5.6%,流动负债达33.14亿元,账面现金3.8亿元,即期贷款3.57亿元 [5][6] - 经营现金流从2024年的-9580万元转为2025年前4个月的2.99亿元,但三年累计亏损仍超4.5亿元 [5] - 销售费用率达15%,远高于同行固德威的7.89%和锦浪科技的6.57,显示公司处于高投入换市场阶段 [6]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初期存在大规模股权代持安排,初始1000万元注册资本对应的股权结构完全通过代持实现 [7] - 创始人许映童通过岳母、配偶及控股实体间接代持75%股权,总裁张先淼通过家庭成员代持15%权益,该代持于2023年7-10月期间陆续终止 [7] - 代持期间覆盖公司前四轮融资,证监会问询函要求彻查代持链条是否涉及对前雇主华为的竞业禁止条款 [7]
华为系高管辞职去海外卖户储 公司毛利率超50%急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5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