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1] - 工信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并制定转型路线图和应用指南 [1] 行业专家观点与意义 - "人工智能+"赋予数字系统"主动思考、主动执行、主动创造"能力,本质是生产力的革命性跃迁 [2] - "人工智能+"行动可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大模型进入能力增强的"改良期",国产大模型能力走进国际第一梯队,企业部署成本下降,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时代 [2] - "人工智能+制造"将推动全要素智能联动和全产业链智能协同,大幅提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效率,并促进智能终端制造业产量提升和规模扩大 [3] -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促使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打造差异化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3] 当前产业进展与数据 - 2025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达68% [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 [4] - 工业大模型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占比分别为33%、24%、32% [4] - 2025年是超级智能体元年,联想发布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的制造领域智能体矩阵 [4] - 浪潮集团聚焦垂直领域建设人工智能模型工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建成人工智能智能体工厂和训练场 [5] 效率提升与协同效应 - "人工智能+制造"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减少人为误差,实现精细化管理 [6] - 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间共享需求信息、技术方案,推动协同创新和共同开发新产品,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6] 未来发展方向与举措 - 工信部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产业智能化" [7] - 做强产业供给方面,将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集 [7] - 做优赋能应用方面,将培育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一站式工具箱",并开展"深度行"活动促进供需对接 [7] - 做大产业生态方面,将推动标准研制,建设开源社区,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和国际合作载体 [7] - 建议加强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质量数据等能力建设,促进工业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研发 [8] - 建议降低应用成本,加大"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培育力度,支持工业企业深化数据治理和应用场景探索 [8] - 建议着力打造更多示范项目,通过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并向全行业推广,增强企业转型信心 [8]
深化赋能应用、做大产业生态 推动制造业迈向全要素智能化
经济日报·2025-09-25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