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调查|手握100万辆车销售命脉:华为不造车,如何卖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5 08:09

华为汽车业务渠道模式的演变 - 合作模式升级强化了公司在销售端的管理权限,门店选址、视觉标准和运营流程均遵循鸿蒙智行统一规范[1] - 渠道策略经历了从“分”到“合”再走向“分”的三个阶段,反映出话语权的调整节奏[9] - 初期华为与赛力斯两套门店体系并行,导致权责分离和用户体验问题[7] - 随着问界被纳入鸿蒙智行,渠道逐步整合,公司对销售、交付与售后环节的控制力增强[9][10] - 目前渠道形态包括华为直营店、授权体验店以及鸿蒙智行用户中心,并根据在售品牌数量分为“两界店”至“五界店”[10][12] 鸿蒙智行标准化运营体系 - 公司构建了高度标准化的用户接触体系,对门店运营细节有严格规定,例如展车必须面对面摆放以营造迎接感[2] - 展厅内细节如蝴蝶兰的颜色、朝向和枝数也须符合鸿蒙的规定[2][15] - 所有一线面客人员须经公司面试认证后方可上岗,培训标准持续迭代[15] - 销售话术重点从参数堆砌转向场景营销,旨在让用户感知鸿蒙座舱的流畅和智能驾驶的便捷[13] - 门店被要求配备商用多头咖啡机与专职咖啡师,以确保出品稳定和用户体验[15]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拓展与产品定义 - 公司朋友圈已集结八大国有车企,合作伙伴扩展到自主、合资、外资车企[2] - 鸿蒙智行覆盖15万级至百万级市场,技术已渗透进超百万辆智能汽车[2] - 产品定义核心在于消费电子业务中已验证的“用户思维”,强调端到端的IPD流程[16] - 公司能成功切入高端市场的关键在于其更懂中国中产阶级的需求,例如问界M9设计了挥手开启前备箱的功能[16] - 8月开始,公司与智界和享界的合作模式升级,角色深化为“品牌共建者和主导者”[17] 华为汽车业务的战略定位与内部调整 - 公司最终目标并非成为整车厂,而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专注于提供全栈解决方案[21] - 2023年鸿蒙智行的成立被视为对“不造车”定位的明确回应,并与车BU形成业务区隔[19] - 公司已逐步将“界”字商标转让给合作车企,彻底切割品牌所有权以强化“不造车”定位[20][21] - 内部存在竞合关系,鸿蒙智行与引望(原车BU)有走向“竞合”的趋势[21][22] - 广汽与华为正在探索一种介于鸿蒙智行与引望之间的合作模式,意味着未来技术方案应用更灵活[22] 渠道建设的最新进展与销售表现 - 鸿蒙智行用户中心加速建设,问界、智界等车型同展厅销售,实现“销交服”一体化[9] - 通过翻牌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展厅,公司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拓展了服务网络[11] - 今年一季度问界M9累计销量2.3万辆,同比增长117.83%;智界品牌也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辆[10] - 智界和享界开始筹备建设独立用户中心,重点瞄准下沉市场以“查漏补缺”[11] - 尚界渠道筹备已久,在品牌官宣前就已协商渠道建设,部分经销商在推进尊界品牌单独展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