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调整稀土出口策略,显著增加对欧盟的供应(8月达2582吨)并减少对美供应(仅590吨,环比下降11.8%),以此作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奖励欧盟的“战略自主”并削弱美国组建对华统一战线的努力 [1][5] - 此举实质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利用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超九成份额)的主导地位,影响全球高科技和军工产业链的短期安全与长期规则制定 [6][10] - 博弈焦点从短期贸易利益转向长期规则塑造,下一步竞争将延伸至金融、技术和回收领域 [12] 稀土贸易数据变化 - 8月中国对欧盟稀土出口量激增至2582吨,创年内新高,而对美国出口量仅为590吨,欧盟获取量是美国的4倍以上 [1] - 对美国稀土出口环比下降11.8个百分点,呈现进一步萎缩趋势 [1][5] - 5月至7月中国稀土出口仅微幅波动,8月出现明显的策略性分流,非偶然贸易波动 [3]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动机 - 欧盟因未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完全同步,并在特朗普提出附加关税时明确拒绝参与,从而获得稀土供应奖励 [3][5] - 欧盟企业面临永磁材料短缺的实际生产压力,现实利益(保障生产线运转)优先于意识形态表态 [3][6] -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制裁迫使盟友站队的计划因欧盟不合作而搁浅 [5] 行业影响与博弈本质 - 稀土作为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控制其供应等同于掌握未来制造业的底层话语权 [10] - 出口调配操作精准,通过海关单据和目的地清单的调整实现,直接影响下游厂商的生产链条安全性和现金流 [3][8] - 博弈模式是“围棋局”而非“拳击赛”,侧重长期布局而非短期对抗 [12] 潜在演变与各方对策 - 欧盟短期将享受供应利好,但内部将围绕供应链多元化展开讨论,以降低对单一供应的依赖 [12] - 美国正通过政府资助项目推动替代材料研发和回收利用,意图中长期减少对进口稀土的依赖 [10] - 未来竞争领域将扩展至金融、技术封锁和回收技术,这些领域的先发优势将决定长期主导权 [12]
欧盟巧夺稀土资源,远超美国储量,获益显著提升
搜狐财经·2025-09-25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