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朱勇: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周期 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2025-09-25 08:36

行业核心观点 - 信托行业过去23年经历了探索期、高速成长期和调整期三个发展阶段,资产规模从2006年末的4800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29.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3][4] - 行业已打破刚性兑付,整体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正通过业务三分类改革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6][8][9] - 行业未来将坚持长期主义,从经营固收类产品向提供综合金融和受托服务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8][10][11] 行业发展阶段与规模演变 - 探索期(2002年-2006年):行业在《信托法》施行后进入规范化发展早期,规模小但完成了产品设计、金融基础设施等基础工作 [2] - 高速成长期(2007年-2017年):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9800亿元指数级增长至2017年末的26.25万亿元,位居金融子行业第二,其中2007年至2013年每年末规模增长均超50% [2][3] - 调整期(2018年至今):受政策压降融资类业务影响,规模曾降至2020年末的20.49万亿元,随后在信托三分类规则推动下,于2024年末恢复至29.5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 [4] 行业盈利能力与关键节点 - 行业利润与规模增长基本同步,2017年达到峰值824亿元,随后进入调整 [4] - 行业为国家贡献了可观的税收,资管产品增值税针对固定收益部分按3%扣收,增长迅猛 [4] - 关键起飞节点(2006年-2007年):行业资产规模从4800亿元倍增到9800亿元,增长率达104%,增长关键因素是储蓄向理财的转化,中信信托规模增长率达408%,占比从8%跃升至超20% [5] 行业风险认知与业务转型 - 行业整体风险可控,少数涉险公司问题集中于股东自融和非标资金池,后者自2018年起已按监管要求逐年清理,央国企信托公司基本不涉及股东自融问题 [6] - 行业已普遍打破刚性兑付,为构建健康生态奠定基石 [6] - 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正通过金融政策支持(如"三支箭"、房企"白名单")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化解 [7] - 信托业并非影子银行,一直受到严格监管,产品运作透明,无内嵌高杠杆 [7]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路径 - 在信托业务三分类框架下,资产服务信托将成为行业规模二次增长的主战场,但短期内因商业模式探索难以贡献较多利润,而资产管理信托利润丰厚但竞争激烈 [9][10] - 短期行业规模将恢复增长,利润稳中有降;长期以稳定受托规模为基础,实现价值创造和利润提升 [10] - 行业践行长期主义需遵循三条路径:主动防控风险(信用、操作、合规、治理、声誉风险)、培育高信任度的信托文化、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贴近民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