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AI战略与投入 - 公司宣布将在三年3800亿元AI基础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未来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1][11] - 公司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是确定性事件,终极目标是发展超级人工智能,并规划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路径[10] - 公司战略路径包括将通义千问打造为“AI时代的安卓”,以及构建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的超级AI云[10] 市场反应与市值表现 - 自年初以来约9个月内,公司港股市值从约1.5万亿港元翻倍至3.32万亿港元,创近4年新高[2] - 公司高管重申AI投入决心后,股价多次出现显著上涨,例如10个交易日累计涨超35%,以及单日美股涨13.5%、港股涨9.16%[2] - 市场存在“宁愿买错也不愿踏空”的AI资本支出交易逻辑,是驱动公司市值增长的原因之一[4][5] 行业背景与AI投资泡沫 - 全球资本市场热衷交易AI资本支出,摩根士丹利预测2024年至2028年全球在芯片、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入规模将达2.9万亿美元[5][12] - 行业存在泡沫论,麻省理工研究显示约95%的企业生成式AI试点项目对收入或利润影响极小甚至没有影响,企业投资高达300亿至400亿美元但仅5%的试点项目获得数百万美元价值[5][8] - 英伟达、微软等AI巨头曾因财报不及预期而股价大跌,OpenAI CEO也曾警告产业存在泡沫[6] 阿里云的核心竞争力与进展 - 2025年云栖大会显示公司内部产品(如淘天、饿了么、1688、夸克)和通义大模型家族成为焦点,取代了以往的外部大模型创业公司[7][12][14] - 通义开源模型生态壮大,衍生模型数量超17万个,开源模型数量超300个,下载量超6亿次[14] - 通义千问最新大模型Qwen3-Max参数超万亿,在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获得69.6分,位列全球第一梯队[18] - 公司的自有数据、用户入口和产业生态被视为大模型未来核心竞争力,为其AI基础设施提供了确定性优势[19] 未来展望与基础设施需求 - 为迎接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公司规划到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比2022年提升10倍[11] - 公司认为全世界未来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11] - AI基础设施被视为通往AGI和ASI确定性未来的必经之路[19]
为什么投资人不担心阿里云有泡沫?
36氪·2025-09-25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