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通“南向通”迎来上线四周年
金融时报·2025-09-25 09:00

债券通“南向通”发展概况 - 债券通“南向通”于9月24日迎来上线4周年,是连接内地与香港及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渠道,提升了两地金融市场联通效率和一体化程度 [1] - 截至今年8月末,“南向通”债券达971只,余额为5742.1亿元,托管余额同比上升21% [4] - “南向通”是中国债券市场实现“南北双向”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巩固了香港市场在债券融资方面的地位 [1] 市场开放与互联互通深化 -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从“债券通”到“互换通”,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从债券延伸至场外衍生工具 [4] - 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落地,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再进一步 [4] - “南向通”与“北向通”、“沪港通”、“深港通”共同构建了完整的金融生态闭环 [4] 投资标的与投资者范围扩大 - “南向通”可投资标的包括在境外发行并在香港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涵盖港元、人民币、美元或其他外币债券 [5] - 合格境内投资者可使用人民币或外汇参与“南向通”,实现更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5] - 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7] 政策优化与市场影响 - 202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一系列“南向通”优化措施,包括支持境内投资者更便利购买多币种债券、延长结算时间、增加托管行等 [7] - 扩容后的“南向通”将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和活跃度,并推动相关政策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优化 [7] - “南向通”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同时助力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如“点心债”)蓬勃发展 [4] 机构参与与能力提升 - 金融机构通过参与“南向通”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适应了不同市场环境和监管制度,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6] - 境内机构注重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积极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并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拓展相关业务 [6] - 多币种、多市场的配置有助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降低单一市场利率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提升抗风险能力 [7] 发展驱动力与前景 - 境内投资者对境外资产配置需求的日益增长是“南向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叠加政策助力及基础设施完善,其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8] - 当前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面临良好契机,“点心债”融资成本低于美元债融资成本的情况或将持续,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相对美元更具成本优势 [8] - “南向通”的扩容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获得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从长远看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