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州招投标改革探索强化标后履约管理,构建闭环治理机制,营造诚信履约环境
广州日报·2025-09-25 10:20

行业问题现状 - 工程建设领域存在施工单位中标后无视契约精神、转包、违法分包等“重招标、轻履约”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和市场秩序 [2] - 2024年至今,广州市已查处发承包违法行为36宗,共计罚没680万元 [2] - 标后违约乱象突出,具体表现为中标单位不实施项目、将工程肢解分包给无资质单位或个人、以及施工时不兑现投标承诺 [4][5][6] - 标后监管缺位易滋生腐败,增加工程隐性成本和质量风险,例如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张晓通过工程转包分包收受贿赂案 [4] 政策改革核心措施 - 广州市出台《通知》,将“加强履约和信用管理”作为核心改革任务,旨在破解“重招标、轻履约”行业痛点 [2][8] - 政策要求制定全市统一的承包商履约评价机制,并将履约评价结果、违法违规行为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依法限制失信企业参与投标 [8][12] - 政策聚焦于健全履约评价机制、强化中标人履约责任、深化信用评价应用等可操作举措,以构建诚信招投标市场环境 [2][8] 履约评价机制建设 - 政策明确需建立标准规则,明确履约评价中“谁来评、何时评、评什么及结果如何应用”,以夯实招标人管理责任 [9] - 广州市正探索建立量化履约评价标准并纳入信用体系,对建筑市场主体进行量化计分和五个信用等级划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服务 [10] - 履约评价细则升级,要求建设单位从项目投标、人员投入、安全管理、质量、工期等多方面细化评价,改变简单“好、中、差”模式 [11] 信用评价体系应用 - 政策旨在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评价体系,将履约评价结果和行政处罚信息依法纳入评价体系 [12] - 信用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使信誉好、履约能力强的企业更易获得市场认可,形成良性循环和优质优价 [12][17][18] - 广州正通过建立行业监管“一张网”、强化智能预警、加大惩戒曝光力度,实现施工现场与招投标市场两场贯通 [12] 监管效能提升 - 政策要求发挥监理监管作用,消除标后监管盲区,鼓励建设单位聘请第三方检测公司开展竣工验收 [14] - 市住建部门将加强监理企业履职情况检查,并通过信息化平台采集监理履职数据,提升协同监管效能 [15] - 此前监理单位存在形同虚设、对工程未按图施工等问题失管失察的情况,例如荔湾东漖项目坍塌事故中监理单位未纠正违规施工 [14] 市场影响与企业应对 - 改革措施促使企业从“低价中标”转向“优质履约”,将合同履行质量、工期控制、安全等指标纳入考核,提升企业责任感和竞争力 [16][17] - 企业需进行全方位管理升级,从“项目导向”转变为“信用导向”,以优异履约绩效积累信用资本 [19] - 行业专家认为政策形成覆盖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管链条,推动行业从“重招标环节”向“招履并重”转变,实现风险可控、质量可靠的治理目标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