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模式转型 - 公司积极探索从传统粮食购销仓储业务向期货交割服务、基差贸易和上下游产业链贸易的多元模式转型 [1] - 公司充分发挥期货交割库优势,通过期货套期保值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并赚取基差效益,将效益向上补贴农户,向下反哺工厂 [1] - 公司定位是为主要股东及服务的粮食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粮源,年贸易量约50万吨,并致力于降低玉米采购价格以助力加工企业控制成本 [3] 行业经营环境变化 - 2022年前后是玉米市场回调的节点,市场参与者心态和贸易方式发生转变,此前2020-2022年因临储库存消耗、需求旺盛及资金涌入,玉米价格攀升,种植户惜售,行业普遍采取"现货为王"策略 [4][5] - 2022年秋季起,受粮价偏高、市场需求疲软及经济弱运行影响,粮贸商囤粮出现亏损,收购主体减少导致农户卖粮渠道变窄,呈现"量价分离"的经营状况 [5] - 此轮波动让粮贸企业意识到传统囤粮、大敞口头寸模式虽在价格看涨时带来高收益,但潜藏高风险 [6] 风险管理策略演进 - 为有效管理价格风险,公司套保比例由原来的20%提升至50%以上,市场机会好时可达80%,另一家公司套保比例也达到80%左右 [6] - 公司积极改变囤粮经营策略,近两年探索采取滚动采购模式,让粮食流通起来,例如在春节前后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近150元/吨时,仍部分采用基差贸易方式以保持稳健经营 [6]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 - 公司创新推出结合衍生品工具、更贴合种粮主体习惯的订单农业模式,例如通过卖出套保在播种后为种植大户提前锁定售价(如0.93元/斤),在价格走弱背景下帮助农户实现增收(如增收20万元) [9] - 新模式包括"夏季一口价"并配送运用期权工具的"增收宝",引导农户在获得预期收益后博弈市场价格上行可能,旨在让农户接触并逐步适应金融工具 [9] - 订单模式要求农户支付保证金,一口价订单保证金为10%,合约期内若期货盘面波动导致保证金低于5%则要求追加,否则平仓,以此约束合同履行 [11][12] 模式成效与未来发展 - 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前确定售粮价格,拉长了售粮时限并可向种植端传递市场信息,同时与公司滚动采购模式更适配,提升资金和粮食流转效率 [10] - 订单农业模式显著提升合作黏性,例如一农户在2023年尝到甜头后,种植面积从2000亩扩大到6000亩,公司覆盖的种粮面积从2024年的两万亩在2025年实现翻番 [10] - 公司将当地有3000亩以上规模的主体作为推广重点,以期辐射更多农业主体,目标是根据深加工环节预期需求指导种植端品种选择,帮助产业链获得更高附加值 [10][12] - 公司整合金融机构、农资农技服务等资源,通过农服超市提供全链式服务,并计划协调农担公司创新物权服务,与农商行等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产业需求 [12]
期货工具如何为种植户所用? 来自黑龙江绥化粮贸环节联农带农的一线调研
金融时报·2025-09-25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