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监测 - 莫高窟现有735个洞窟,目前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1] - 针对特定洞窟壁画的特定区域进行每周拍照对比,十多年下来没有变化[1] - 每个洞窟都安装了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监测探头,数据超标时可暂闭洞窟以恢复稳定状态[6] 游客承载量与管理 - 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测算得出莫高窟每日最高承载量为3000人[4] - 通过增加数字展示中心参观流程,将游客进窟参观时间从2小时减为75分钟,使每日承载量提升至6000人[4] - 常规开放洞窟约60个,每条参观路线可参观8个洞窟,每日提供6000张常规票[4] - 当常规票供不应求时,提供12000张应急票,持票可参观4个大型洞窟[4] - 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已建成即将启用,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游客等待时间[4] - 2024年敦煌累计接待游客2092万人次,莫高窟接待游客312万人次[6]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在留存有壁画及彩塑的492个洞窟中,已有约300个完成了数字化采集工作[14] - 与腾讯合作推出“寻境敦煌”数字沉浸展,以VR形式让游客探索特窟西魏第285窟[6] - 与华为合作利用河图技术,推出“飞天”专题AR游览线路,实现高精度壁画和三维模型与真实景观结合,但该体验仅在淡季开放[8] 多元化游客体验 - 参观前需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两部各约20分钟的影片,包括一部8K高清球幕电影展示8个洞窟细节[4] - 提供少量特窟票供意犹未尽的游客现场购买[6]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建有等大复制的洞窟,包括特窟和不对外开放的洞窟[6] - 《又见敦煌》演出始于九年前,已演出近7000场,接待约400万观众,第三幕让观众进入小型“洞窟”体验[9] - 《乐动敦煌》剧场于2023年运营,展现敦煌乐舞元素,并推出国际巡演版《乐动敦煌·盛世妙音》[11] - 打造“莫高窟736窟”沉浸式洞窟剧场,复刻藏经洞、佛龛等特色形制[13] 文化推广与展览 - 在国内举办展览如上海“何以敦煌”和北京“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展出珍贵复制洞窟[14] - 在上海开设敦煌当代美术馆,吸引当代艺术家进行驻地创作[16] - 敦煌书局作为全国首家敦煌文化主题“纸上窟”,陈列2100类25000余册敦煌题材典籍[16] - 去年开业的敦煌印局以敦煌元素印章为基础,发展为沉浸式互动文化空间[16] - 设有“敦煌1900”咖啡店,咖啡拉花为壁画主题,并销售各类文创商品[16] 旅游市场表现 - 国庆8天假期每日6000张常规票已基本售罄,部分日期应急票也即将售完[16]
年接待两千万游客,敦煌打造沉浸式体验的“第736窟”
第一财经·2025-09-25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