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雾霾围城到蓝天常在,散煤治理还需啃下“可持续”的硬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5 15:23

散煤治理十年成就 - 全国累计削减散烧煤消费量约6亿吨 [1] - 北方清洁取暖率从2018年的不足30%提升至目前的80%以上 [1]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十年前下降超过50% [1] - 各领域累计削减散煤超过4亿吨,较2017年高峰期的7亿多吨大幅下降 [2] - 京津冀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惠及4000多万户,重点区域PM2.5浓度较十年前下降超过40% [2] - 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已实施五批试点项目,覆盖88个地市,清洁取暖率由2020年底的65%提升至约83% [2] 当前散煤消费结构 - 截至2024年底,北方地区农村冬季采暖民用散煤用量已降至0.55-0.75亿吨 [2] - 工业小锅炉散煤用量约为0.28亿吨 [2] - 小窑炉(建材行业)散煤用量约为0.37亿吨 [2] 未来挑战与待解决问题 - 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民用散煤治理仍需持续推进,南方地区民用散煤替代尚未系统性开始 [3] - 农村建筑节能改造进展有待提速,部分地区清洁取暖运行补贴压力大,可持续性面临挑战,返烧情况时有发生 [3] - 北方清洁取暖改造后因成本增加,部分农村面临反弹可能性,需建立长效机制 [4] - 西北地区工业小锅炉、建材小窑炉面临较高改造成本,技术适配性需进一步探索 [4] - 需因地制宜施策,破解低收入人群取暖保障难的问题,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4]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 “十五五”期间散煤治理动因包括“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入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5] - 建议将农村清洁用能与散煤治理纳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整体框架,提升清洁取暖经济可负担性 [5] - 应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产业生态,扩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试点 [5] - 需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策的精细化与差异化管 [5] - 散煤治理需从单一技术替代转向系统性社会变革,加强政策、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创新 [6] - 应将清洁取暖与能源转型、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使其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