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概况 - 第二届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ESG)论坛于9月24日在崇礼举办,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 [1] - 论坛汇聚了来自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驻华代表处、中国能源研究会、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欧盟协会等机构的官员及专家 [1] - 来自能源企业、知名高校、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1] 能源ESG标准建设进展 - 能源领域行业标准《能源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披露指标体系与评价导则》已于2024年7月25日立项,预计近期发布实施 [3] - 另一行业标准《能源产业绿色融资主体评价方法》于今年9月5日立项,适用于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机构对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企业的评价 [3] - 《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体系与评价导则》国际标准已于今年6月27日立项,目前已启动编制 [3] 能源转型与ESG理念 -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4300万千瓦,体现了ESG是必答题而非可选项,是投资而非成本,是全价值链共赢而非单一企业责任 [5] - 上海电力大学将碳中和纳入愿景,打造“碳中和技术与应用”交叉学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5] - 在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答题 [7] - “新型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ESG)”被视作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支柱,彼此赋能 [9] 研究报告发布 - 上海电力大学发布《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报告(2025)》,构建覆盖亚、欧、非、美(涵盖大洋洲)的能源电力发展全景图谱 [10]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电力行业ESG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系统梳理电力行业ESG发展现状、成效及挑战 [10]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联合发布《新能源参与市场系列研究》报告,建议构建体现新能源多维价值的市场体系 [11] -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发布《2025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报告》,对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进行ESG评价 [12] 新能源市场机制建议 - 报告指出新能源主要依靠电能量价格获取收益,不能反映其多维价值,面临价格风险加剧等问题 [11] - 建议协同推进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绿证市场的机制设计,包括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中长期交易机制、拓展新型辅助服务品类等 [11] - 近期应全面完善容量保障机制,远期探索建立容量市场,并需进一步激发绿证消费需求,加强“电-证-碳”机制衔接 [11] 企业ESG评价与金融创新 - 长江电力、南网储能、新奥能源、阳光电源、三星医疗电气等公司位列“2025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前200名单”前十名 [12] - 论坛为上榜的32家企业代表和入选“2025能源可持续金融创新典型案例”的13家企业代表颁发证书 [13] - 国网英大、川财证券、中油财务、中海信托等12家机构的金融创新项目入选“2025能源可持续金融创新典型案例” [14] 行业交流与合作 - 论坛圆桌沙龙围绕“能源可持续发展与ESG投资”主题,汇集了中国三峡集团、金风科技、埃尼集团、彭博等公司的专家进行交流 [15]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第二届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ESG)论坛”成功举办
期货日报网·2025-09-25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