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市场表现 - 国务院及多部门于2025年上半年出台政策提振文旅消费,多地响应推动“旅游+”融合,打造科技游、避暑游、体育文旅等消费场景 [4]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旅游消费同步稳步提升 [4] - 2025年3月国务院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北京、黑龙江、广西等多地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旨在通过产业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 [5] - 2025年8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各地方政府对举办大型活动给予奖励并发放消费福利 [6] - 202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措施扩大服务消费,强调商旅文体健融合 [6][7] 旅游业态融合与创新 - 冬季呈现“北上体验冰雪、南下寻觅暖冬”出行格局,春季赏花游成为市场亮点,乡村旅游推动赏花经济业态转型 [8] - 圆明园推出VR大空间体验,颐和园上线AR智游小程序,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游客体验 [8] - 2025年7-8月高温天气促使“避暑游”爆发式增长,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暑期接待游客50万人次,外籍游客接待量近万人,环比增长350% [8]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办,暑运期间成都边检站查验出入境人员120万余人次,航班8300余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2.4% [9] - 各地立足自身禀赋培育独特旅游亮点,如打造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建设影视集群与文化名城,构建“陆海联动”资源互补格局 [6] 文旅集团合作与产业升级 - 各地文旅集团主动打破业态边界,系统性链接教育科研、科技企业、政府机构等多元主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9][10] - 延安旅游集团与教育科技公司合作,济宁孔子文旅集团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文化创新中心,三亚旅文集团与海洋学院推进消费动线建设 [10] - 复星旅文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合作,广州岭南商旅与华为云启动“数智岭南”项目,华侨城文旅科技与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探索旅游场景应用 [10][12] - 河北旅游投资集团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围绕“体育+旅游”模式开展合作,推动体旅深度融合 [11] - 多家地方文旅集团通过私募债等工具融资超120亿元,为项目开发提供支持,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主导,私募债比例达100% [5][25] 主题乐园投资与发展趋势 - 国内主题乐园围绕本土文化IP现代表达、自然禀赋创新转化及多元场景协同构建核心竞争力 [13] - 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通过沉浸式剧场与数字馆群活化古蜀文明IP,投资约70亿元 [13][15] - 佛山欢乐洞天主题乐园将废弃矿洞转化为溶洞漂流等业态,投资约28亿元;香格里拉全域观光文旅项目贯彻零碳公园理念,投资约30亿元 [14][15] - 万瓯WOW国际演艺中心以“文商旅体展”业态融合模式覆盖不同客群,投资超50亿元;正佳帽峰湾文化旅游度假区聚焦都市微度假,投资约40亿元 [14][15] - 本土企业加速探索“轻资产+强内容”发展路径,从传统“园区建设”转向品牌运营与文化创意输出 [14] 酒店市场经营与数字化转型 - 2025年上半年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市场经营承压,万豪、洲际国内RevPAR增长率分别为-1.0%和-3.2%,入住率分别为65.1%和56.5% [16] - 国内酒店品牌华住、锦江、亚朵上半年RevPAR分别为235元、146.0元、324元,增长率依次为-3.8%、-5.1%、-5.6% [16] - 华住集团联合腾讯云升级“华小AI”系统,通过智能化覆盖客需全场景提升服务效率 [16][17] - 锦江集团深耕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会员管理系统及全链路技术产品矩阵 [18] - 亚朵集团深化场景化零售,2025年第二季度零售收入达11.44亿元,GMV同比增长84.6% [18] 电影IP与业态创新 - 2025年暑期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较2024年略有回升,但未恢复至2023年峰值,IP消费成为激活市场核心动能 [19] - 《浪浪山小妖怪》上映首日周边销售额破700万元,小猪妖盲盒销量超300万只,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21] - 电影IP突破荧幕边界向全场景渗透,如罗小黑主题快闪店吸引15万客流,上海影视乐园创造“观影+文旅”模式 [19] - 企业从传统放映终端向“文化消费入口”转型,上海美罗城动漫影院构建“浪浪山宇宙”,贵阳越界影城拓展非遗展演等文化社交属性 [21] - 光线传媒加速推进哪吒IP文旅延伸,规划主题乐园参考迪士尼“门票+二次消费”模式,结合AR互动与非遗体验 [21] 文旅企业业绩分化 - 在线文旅服务平台增长强劲,美团上半年营收1783.98亿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104.22亿元,同比增37.7%;携程营收287.1亿元,同比增16.21% [23] - 免税商业板块承压明显,中国中免上半年营收281.5亿元,同比下滑9.96%,净利润26亿元,同比降20.81%;豫园股份营收191.1亿元,同比降30.68% [23] - 文旅集团业绩分化,祥源文旅营收5.0亿元,同比增35.41%,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54.15%;宋城演艺营收10.8亿元,同比降8.30% [24] - 地方文旅企业处于“弱复苏”阶段,西藏旅游和桂林旅游营收与净利润增长,而ST张家界、西安旅游等仍处于亏损状态 [24] - 行业格局正被消费变迁与业态创新重塑,企业需聚焦内容打造、强化数据赋能并推进轻资产输出 [24] 科技赋能与产业转型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文旅消费规模突破6.8万亿元,同比增长19%,智慧文旅项目投资占比达34% [28] - 低空经济在文旅场景落地,亿航智能向贵州旅游集团交付50架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用于景区低空观光 [28] - 数字人与虚拟偶像技术为主题乐园注入活力,中华恐龙园与虚拟歌手洛天依合作吸引近四万名游客,话题网络曝光量超亿次 [28] - 人工智能渗透旅游管理服务,阿里商旅发布AI商旅解决方案,去哪儿上线“AI旅行工具箱”,马蜂窝展示AI旅行助手等全链路应用 [29] - 华住与腾讯升级“华小AI”,复星旅文计划开发智能体“AI G.O”,云南旅游子公司研发文旅场景机器人产品 [29] 资产证券化与融资创新 - 文旅公募REITs取得实质性进展,云南、四川、新疆、黑龙江等多地优质景区项目加速推进 [5][26] - 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项目公布基金管理人和财务顾问中标,石林REITs启动服务机构选聘,发行规模合计不低于10亿元 [27] - 四川省青城山项目由中航基金中标管理,依托年门票收入6亿元的稳定现金流;新疆项目由戴德梁行中标 [27] - 本季度出现可续期公司债、短期公司债等创新融资工具,体现债务结构匹配经营需求的精细化趋势 [25] - 文旅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快,为行业盘活存量资产注入新动力,标志文旅REITs从5A级景区向4A级扩展 [5][27]
百业融合丨2025年三季度文旅发展报告
 搜狐财经·2025-09-25 1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