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1] 全国碳市场运行现状与成效 -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上线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 [2] - 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亿元创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日均成交量较上一周期上涨约44% [2][4] - 2025年市场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新增重点排放单位1300余家增加管控排放量约30亿吨 [7] - 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比例提高至远超60% [2][7] 碳市场政策与发展规划 - 2024年8月发布碳市场领域首份中央文件明确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4] - 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4] - 生态环境部计划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3] - 将本着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有序将民航石化化工造纸等行业纳入碳市场 [7] 碳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市场存在活力不足配额分配方案发布滞后有偿拍卖等调节工具缺失等问题 [5] - 现有机制需适应十五五期间从控增量向减存量转变的需求 [5] - 建议制定十五五全国碳排放总量净零增长目标建立总量控制制度 [5] - 行业建议修改完善燃煤机组掺烧限制合理设定行业边界确保数据统一可比 [8] 碳市场的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积极推进跨境碳交易研究建立管理制度探索实施路径 [10] - 将推动碳市场技术标准的国际互认发挥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10] - 国际社会认可中国为绿色转型领军者其碳市场为新兴经济体提供重要参考 [11] - 期待在COP30上中国与巴西等拉美国家进行碳市场交流合作 [12]
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5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