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体崛起:运营商竞逐下一代数字入口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5 20:1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进入智能体时代,发展潜力巨大,对未来充满期待 [1] - 从APP为中心转向以Agent为中心,预计到2030年Agent数量将超过传统APP,每个人都将拥有专属智能助手 [1] - 智能体技术演进已从规则驱动走入自主协同,迈向多智能体协作新纪元 [2][6] 运营商部署进展 - 中国电信打造了80多个行业大模型以及30多个行业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3] - 中国联通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建设运营,并开源“元景万悟”智能体开发平台 [3] - 中国移动认为硅基和碳基融合创新趋势凸显,人和硅基生命体共生发展趋势加速,未来一个人可能由多个智能体服务 [3] 智能体应用场景 - 智能体应用可分为三类:业务方面(如通话时先与对方智能助理机器人对话约时间)、运维方面(实现“一句话完成配置”)、运行方面(实时动态配置网络设备) [5] - 未来各行业将出现两类智能体应用:一类是模仿人类经验学习“职业技能”(如自主操作手机APP、机械臂质检),实现降本增效;另一类是“超人专家”,能从复杂原始数据中找出规律,带来从0到1突破(如新药物分子设计) [1][5] - 从单点工具应用走向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和跨场景生态化协同 [6] 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 智能体当前错误率较高,商用方面(如财务报表、生产排期)难以容忍 [7] - 多智能体协作存在三大“卡点”:任务分配与协调、结果一致性、通信开销导致的效率瓶颈 [7] - 互联互通和长难任务处理是技术创新主旋律,智能体完成任务长度约每7个月翻一番,但准确率仍需提升 [7] - 通信协议成为智能体与外界交互的“桥梁”,需统一协议(如MCP协议、A2A协议)实现信息交互标准化 [7][8] 生态支撑体系 - 多智能体协作需要三大支撑:技术架构支撑(多智能体协同架构)、通信协议支撑(统一协议标准化接口)、计算资源支撑(云计算动态资源) [8] - 开源技术和产品不断丰富,可信体系不断完善,多智能体协同应用持续推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