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发产品大增、密集调研!“9·24”催生理财公司权益资产“军备竞赛”
北京商报·2025-09-25 21:51

政策驱动与行业转向 - 2024年9月24日监管层释放强烈稳增长信号,提出“三千亿不够还有三千亿,五千亿不够还有五千亿”并定调“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激活A股结构性牛市并重塑理财行业资产配置逻辑,权益资产从“可选配置”变为“战略必争”[1] - 2025年初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允许银行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在新股申购、定增、举牌认定方面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激发理财公司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热情[6][7] 产品发行与策略演进 - 2025年开年至今理财公司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13只,远超2024年全年的2只,发行机构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旗下理财公司[1][4] - 理财公司通过权益类和混合类(含权)产品布局权益资产,形成两大发力路径:一是聚焦“硬科技+政策红利”,重点布局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领域,核心竞争力在于“投研+投行”深度协同[4] - 二是“固收+”策略向精细化演进,推出“固收+权益精选”、“固收+量化对冲”、“微含权”等新型产品线,通过个股精选、行业轮动等手段提升收益弹性,过去配置中股票比例很低,现在有能力做更深度的权益配置[4][5] 调研活动与资产挖掘 - 截至2025年9月25日,已有25家银行理财公司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调研,总次数达2093次,调研个股数量1735家,科技、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行业是调研主战场[1][7] - 宁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调研积极,次数均超200次,其中宁银理财高达297次,调研不仅关注企业财务健康度,更关注发展潜力与战略布局[7] - 加大调研的核心动因是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产品收益承压,以及监管引导净值化、标准化转型的需求,旨在精准挖掘优质估值标的以增厚收益[7] 布局成效与市场影响 - 工银理财披露成立满3个月的含权理财产品近一年100%实现正收益,已有15只含权“目标盈”公募产品触发止盈,平均兑付年化收益率3.15%,平均超业绩基准下限71bps[5] - 兴银理财“丰利逸动日开1A”产品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7.73%,2025年以来年化收益率4.733%,规模突破百亿元[5] - 理财资金作为长期资金代表,其基于调研的合理权益持仓有助于平抑市场短期波动,增强市场稳定性,并可能形成产品发行扩容、调研增长、收益提升、资金流入的良性循环[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