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外资加码“中国中心”战略:在中国才能练得更“强壮”

外资企业在华战略定位 - 外资企业将中国市场视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健身房”,通过适应极致竞争来修炼自身 [1][2] - 跨国企业正通过提升中国本土化布局来适应市场竞争并增强全球竞争力 [2] - 外资企业认为在中国市场锻炼出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对全球具有示范作用 [3] 本土化研发与生产 - 施耐德电气实施“中国中心”战略,其工业自动化业务极大受益于此 [2] -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近2500人的研发团队,自2019年以来在华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 [4] - 通快中国实现30%本土化生产,员工超过10%为研发人员,过去一年销售额达5.15亿欧元 [4] - 外资企业研发角色转变,从简单匹配调试升级为基于当地及全球需求进行从零到一的开发 [2] 产品策略与市场适应 - 施耐德电气发布新一代机器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强调可控成本和高性能以满足国内OEM客户需求 [2] - 跨国企业改变研发思路,不仅关注高端市场,也重视市场对“足够好”产品的需求 [3] - 外资企业通过融合百年经验、中国市场洞察和极具竞争力的中国供应链,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4] 数字化转型与解决方案 - 外资企业加大对软件和数字化研发的投入,从硬件供应商转向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 [5][6] - 施耐德电气发布多款工业自动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推动5G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 [6] - 跨国企业凭借技术储备和全球化经验,在提供软硬件结合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方面具备优势 [6] 绿色可持续发展 - 可靠电力被视为未来工业发展的“稳定器”,随着工业生产扩大和转型升级,电力需求激增 [7] - 2024年中国电气化率约28.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已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 [7] - 威立雅等企业加速部署更具经济性且可复制的环境解决方案,并与中国“双碳”目标深度融合 [8] 中国创新与全球产业链整合 - 中国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正获得全球认可并深入全球产业链 [9] - 节卡机器人全球销量2024年同比上升59%,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逐年递增,产品应用于全球知名企业产线 [9] - 中国制造占据全球PCB一半产能,且增长速度高于其他新兴区域 [10][11] - 中国供应链贡献全球电子产业约三分之一产能,中国市场是仅次于欧盟的庞大市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