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NDC核心目标 - 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3]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3] -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每五年更新一次 中国积极履行承诺 [1] 历史目标与当前进展 - 2020年NDC目标要求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 风光装机12亿千瓦以上 [2] - “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预计将超额完成20%目标 去年已达19.8% [2] - “十四五”以来风光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至今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占新增电力装机80% [5][6] 实现路径与系统构建 - 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强化源网荷储协同与灵活性资源如储能建设 [1][7] - 加强源网荷储协同 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 加快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建设 [7] - 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推动绿电绿证交易与碳电市场协同 以合理溢价激励消费侧转型 [1][7] 多元化清洁能源战略 - 坚持核电 水电等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策略 核电是战略性资源 水电发挥基石作用 [4] - 抽水蓄能是技术最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 可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 [4] - 非化石能源还包括水电 核电 生物质能等 需统筹推进各类清洁能源协同发展 [4] 产业基础与技术挑战 - 中国具备实现目标的产业基础 风电零部件产量占全球70%以上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占比超75% [6] - 需攻关电网稳定与输送瓶颈 加强特高压和柔性输电技术研究 提高电网输送能力 [7]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 加强电网调度与发电企业协同 [7] 消费侧与市场机制 - 消费侧对绿色电力的广泛认可与使用是关键 绿证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处于较低水平 [5] - 需测算绿电绿证供需 给出有效政策促进价格提升到合理水平 [5] - 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 [7] 产业影响与成本趋势 - “36亿千瓦”目标将极大拉动风电 光伏制造产业链发展 [8] - 风光仍有一定成本下降潜力 度电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但需重点考虑系统成本 [8] - 光伏产能过剩较严重 预计通过市场需求引导会逐步优胜劣汰调整到均衡水平 [8]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落地: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5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