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沈阳力争抢占智能网联高地
中国汽车报网·2025-09-25 22:34

会议背景与沈阳产业定位 - 第五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于9月23-24日召开,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2] - 沈阳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和东北重工业的代表,正积极拥抱智能网联新时代,展现出勃勃生机[2] - 专家对沈阳抢抓智能网联新机遇给予高度肯定,地方政府的主动作为是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4] 核心技术发展方向 - 需集中力量攻克车规级芯片、高安全固态电池、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领域[4] - 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可实现小规模装车,2030年商业化[4] - 技术迭代的关键在于车路云一体化协同、人工智能大模型汽车应用、下一代电子电器架构[4] - 电机功率密度已从5kW/kg提升至9.9kW/kg,未来2-3年有望达到25kW/kg[17] - 工信部投入66亿元支持8家企业研发固态电池,目标2027年实现万辆级装车[17] 人工智能与产业变革 - AI是推动汽车产业从软件定义向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7] - AI技术演进路径分三阶段:累积车辆运行数据、算法优化实现初级自动驾驶、依托大模型实现汽车自创造与自进化[7] - AI具有“双层属性”,既是生产要素(数据),又是生产力(算力与算法),将彻底改变汽车研发、制造与服务模式[7] - 华为预测2035年算力将增长10万倍,倒逼汽车产业加速布局云端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体系[7] - AI对汽车产业的渗透将引发社会层面连锁反应,包括自动驾驶伦理规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8] 创新生态与产业协同 - 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本质是创新生态的竞争[11] - 中国通过“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三阶段转化构建生态优势,形成国家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车企协同格局[11] - 支持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通“产学研用”转化链条[5] - 需强化芯片、技术、软件、核心材料等薄弱环节,通过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产业集群协同提升产业链效能[5] - 沈阳需整合区域资源,构建“民营企业开发+国有企业协同”的创新模式[11] 汽车产业现状与全球格局 - 中国汽车产业占GDP的1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至30万亿元[13] - 产品结构正从燃油车向电动化、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多元化转型,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占比超半数[15] - 行业重组加速,预计未来将形成5-10家年销400万-700万辆的巨头企业,淘汰百万辆以下无竞争力车企[17] - 出口模式创新,新能源出口带动电池企业全球化布局,未来可能形成“海外制造+本土研发”的1/3强海外产能格局[16] 全球化战略与未来展望 - 中国汽车全球化需实现从整车出口向技术授权、标准输出、品牌运营、服务生态、本土化投资等全价值链跃升[5][12] - 需主动适应国际规则,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化,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6][12] - 将形成“新三角”格局(中国-欧洲-东南亚),匈牙利、塞尔维亚、泰国等成为海外制造基地[17] - 中国“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海将推动全球低碳发展,同时反哺国内产业升级[18] - AI技术开源模式将加速全球技术普惠,巩固中国在数字领域的领先地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