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影响与保险业应急响应 - 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登陆广东阳江,中心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成为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台风,并于25日在广西北海再次登陆 [1] - 截至9月25日10时,广东保险业累计接到报案1.14万件,估损金额2.29亿元,已支付保险赔款2125.88万元 [1] - 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要求行业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应对准备,畅通理赔通道 [1] 保险机构应急理赔举措 - 保险机构启动大灾应急响应机制,科学调配查勘救援车辆、理赔工作人员和大额赔付资金等资源 [2] - 行业强化内部协同,运用大灾车辆损失查勘互认等机制,共享救灾资源 [2] - 简化理赔手续,优化流程,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并主动开展救援救助 [2] - 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通过线上视频实现远程评估,30分钟内完成赔付到账 [3] - 中国人寿财险广东分公司在台风登陆前即主动联系客户,启动绿色通道,支付赔款6.5万元,实现“台风未登陆,赔款已到账” [3] 巨灾保险发展现状与成效 - 我国巨灾保险试点自2014年启动,地方巨灾试点保费年均复合增速超过40%,保费规模已达10亿元 [4] - 2022年至2024年广东先行试点期间,全省巨灾保险累计保费8.6亿元,累计赔付超19亿元 [4] - 2024年2月政策将洪水、暴雨、台风等纳入保障范围,提升基本保额,基本实现全域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 [5] - 此次台风期间,广东湛江触发台风巨灾指数保险,人保财险24小时内快速支付赔款1020万元 [5] - 台风巨灾指数保险以风速指数作为赔付依据,免去定损环节,赔付资金统筹用于抗灾救灾 [5] 巨灾保险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 - 我国保险赔付仅占灾害损失约10%,远低于全球40%的平均水平,保障水平低且覆盖面不足 [6] - 市场化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散主要依赖传统再保险,应对极端损失能力有限 [6] - 产品创新与数据支撑不足,缺乏全国统一的巨灾风险数据库支撑精准定价 [6] -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专项立法,配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6] - 建议创新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巨灾基金、巨灾债券等工具,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散体系 [6] - 建议强化科技与数据支撑,利用大数据、AI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国家巨灾风险数据库 [6] - 个人和中小企业对自然灾害风险认知及投保意识薄弱,需政府与行业共同促进风险意识教育 [7] - 再保险公司需积极赋能巨灾风险价值链,打破数据壁垒,提高自然灾害建模和风险管理能力 [7]
闻“风”而动!保险业全力迎战“桦加沙”,巨灾险仍面临三大挑战
国际金融报·2025-09-2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