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为什么韩国人明知一些书本内容浅显却仍持续购买?
环球时报·2025-09-26 07:04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韩国随笔类书籍市场快速增长,2023年韩国共出版了4200多本随笔,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2] - 自2019年以来,韩国随笔的销量增长了30%以上,而非虚构类和翻译文学等类别却停滞不前[2] - 在韩国最大连锁书店的月度畅销榜上,前十名中总有两三本是治愈随笔[2] 产品特征与内容演变 - 当前流行的治愈随笔与早期基于真实经历的回忆录不同,其特征是篇幅短小、由简短段落或零散语句构成,方便快速翻阅[1] - 这类书籍内容更像是可引用的语句合集,而非完整的叙事,充斥着类似“仅仅存在,你就已经足够”的句子[1] - 书籍的评判标准转向句子是否适合用荧光笔画下或拍进Instagram,而非文学深度[2] 消费者行为与购买动机 - 消费者购买此类书籍的吸引力与文学质量无关,而在于购买行为所象征的自我照顾的许可[2] - 在韩国,买书带有文化上的正当性,花费约1.6万韩元购买随笔被视为一种体面的自我疗愈方式[2] - 消费者清醒地意识到书页内容多是陈词滥调,但交易本身能带来社会认可的自我疗愈感[2] 行业生产与商业模式 - 对出版商而言,治愈随笔是最稳妥的选择,因其不需要复杂的人物、研究或故事[2] - 出版行业利用社交媒体影响力,一个有20万粉丝的网红在几个月内就能被包装成作家,其受众天然就是市场[2] - 书籍本身不需要深度,商业模式侧重于易于营销和快速满足市场需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