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培育10个以上特色康养产业园区,打造30个以上高品质健康社区,建设100个以上医康养综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1][3][10] - 将青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生活承载地、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与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为全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岛样板” [1][10] 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 - 拥有全国唯一的康复大学高能级平台,2024年已孵化出5家智能康复辅具企业 [2] -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拥有黄海制药、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2] - 兼具“山、海、岛、泉”的生态资源,如崂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即墨海水温泉富含矿物质,为旅居康养提供天然优势 [2] 产业发展与创新动能 - 以创新为核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围绕脑机接口、康复辅具等前沿领域协同攻关,例如康复大学与海尔生物联合研发的“智能康复床”已在全国30家医院投入使用 [4][6] - 重点支持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上合示范区布局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器械产业,培育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6] - 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梯队 [6] 健康服务与业态培育 - 康复医疗领域将推动二级及以上医院设康复科、基层医疗机构增康复床位,并通过互联网医疗将服务下沉至社区家庭 [5] - 旅居康养领域将依托海水温泉、海岛资源、道教养生文化等,打造“温泉康养+海岛康养+疗愈康养+森林康养”特色产品,开发“中医体验+旅游疗养”线路 [6] - 拓展新型健康消费,鼓励体检机构开展专病专检与重大疾病早筛,支持中医药老字号建设中式养生馆,研发代茶饮中药、艾灸随身包等产品 [7] 城市健康与设施建设 - 建设医康养综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并制定运营管理办法规范服务 [7] - 加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康复大学青岛康复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 [7] - 截至2025年,全市已建成“口袋健身公园”50个,通过“公园+健身”、“公园+体育”模式提升城市健康品质 [8]
“中国康湾”绘就健康产业蓝图
齐鲁晚报·2025-09-26 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