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哈佛著名教授再发奇谈,他的论文都说了什么,真相究竟如何?
虎嗅·2025-09-26 03:38

3I/ATLAS天体的发现与基本特征 - 2025年7月1日,小行星撞地预警系统(ATLAS)在智利的观测站发现一个视星等为18等的天体,后被命名为3I/ATLAS [3] - 发现时该天体距离地球3.50天文单位,距离太阳4.51天文单位,并以每秒61千米的速度进入太阳系内部 [4] - 后续检查证实,凌星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早在2025年5月7日就已探测到它,比正式发现早55天,兹威基暂现源设施(ZTF)也在6月多次拍摄到它 [5] - 天文学家确认3I/ATLAS是来自星际空间的星际天体,其轨道为双曲线,离心率达到6.14,进入太阳系时相对于太阳的速度为58千米/秒,轨道面与黄道面夹角达175度,几乎是逆行 [5][8][9][10] 关于外星飞船猜测的论据与反驳 - 哈佛大学教授勒布与合作者在论文中猜测该天体可能是外星飞船,理由包括:直径约20千米对星际小行星过大、缺乏可识别化学物质和彗星排气特征、轨道与黄道面夹角175度的巧合概率仅0.2%、沿途接近金星火星木星的概率仅0.005% [11][12] - 观测证据反驳了上述论据:7月2日多个望远镜已观测到其微弱彗发和可能长达3角秒的彗尾,后续观测显示其彗星特征越来越明显 [16] - 7月5日和14日,双子座南望远镜和NASA红外望远镜设施发现其含有水冰,甚大望远镜探测到镍与氰化物,雨燕天文台观测到水蒸气和羟基,韦布望远镜近红外光谱证实存在二氧化碳、水冰、水蒸气、一氧化碳等彗星常见物质 [18][19][22] - 哈勃望远镜7月21日图像推断其彗核直径在0.44到5.6千米之间,远小于哈雷彗星(15千米×8千米×8千米)和海尔-波普彗星(平均直径60千米),尺寸并不异常 [28] 天体的性质与起源分析 - 3I/ATLAS被确认为一颗天然的星际彗星,其轨道特征(高离心率、高速、高轨道倾角)在星际天体中并非异常,前两个被发现的星际天体也具有类似特征 [24] - 该天体预计在10月3日以0.19天文单位飞掠火星,11月3日以0.65天文单位飞掠金星,12月19日以1.80天文单位(2.69亿千米)飞掠地球,2026年3月16日以0.36天文单位飞掠木星,对地球不构成威胁 [6][30] - 根据模型研究,3I/ATLAS的年龄可能超过76亿年,比太阳系(46亿年)更古老,可能是迄今观测到最古老的彗星,它很可能来自其他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因引力扰动被抛入星际空间 [34][36] - 太阳系与其他恒星系统长期交换小天体,奥尔特云中的小天体常被甩入星际空间,彗星C/1980 E1和C/2024 L5(ATLAS)都因巨行星引力摄动变为永久双曲轨道并将离开太阳系 [38][39][40][41] 相关研究与发现背景 - 星际天体难以被发现,至今仅确认3颗,估计未来10年内强大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可能发现的星际天体数量在5到50颗之间 [37][53] - 勒布教授有多次将天文现象与外星技术联系的前例,包括将快速射电暴解释为外星人光帆、认为首个星际天体奥陌陌可能是外星飞船、宣称在太平洋海底采集到星际流星残骸等 [43][44][46] - 勒布的观点受到同行批评,被指过于草率耸动、污染严肃科学研究、分散其他科学家注意力,有专家强调“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而现有证据支持3I/ATLAS是普通星际彗星 [4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