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肥市场下一个爆点明确了
钛媒体APP·2025-09-26 11:54

文章核心观点 - 一个曾被遗忘近20年的靶点Amylin正成为千亿减重市场的新爆点,其新一代药物在减重效果和安全性上展现出优势,并与GLP-1药物形成协同效应 [1] - 当GLP-1赛道竞争白热化时,Amylin为药企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切口,诺和诺德、礼来、辉瑞、罗氏等巨头正通过合作、收购和复方制剂研发加速押注 [2][7] - Amylin的新一轮竞争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GLP-1等靶点协同作战,其差异化价值集中在安全性更高和能更好地保留瘦体重(肌肉量) [9][12] 主要药企布局与动态 - 诺和诺德:公布cagrilintide单药治疗68周实现11.8%平均体重减轻,其与司美格鲁肽的复方CagriSema减重效果达20.4%且胃肠道副作用更低 [1];推进口服双靶点Amycretin(36周减重22%)和GLP-1/GIP/Amylin三靶点激动剂NN9662的研发 [10];注册NNC0662-0419用于减重的2期临床试验 [1] - 辉瑞:以49亿美元现金加2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收购Metsera,计划将其月度给药的Amylin药物MET-233i与内部GLP-1管线MET-097i联合,目标实现每月一次给药 [1][10];收购条款中GLP-1+Amylin月制剂获批上市的10.5美元/股占CVR股的一半 [11] - 礼来:与Camurus合作开发半衰期13.9-15.8天的Eloralintide [5];注册了自研Amylin药物Eloralintide与替尔泊肽联合治疗肥胖的1期临床试验 [10] - 罗氏:与Zealand Pharma合作,计划探索Petrelintide(半衰期10天)与GLP-1/GIP双重激动剂CT-388的不同配比组合 [10] - 艾伯维:斥资22亿美元与Gubra合作,押注长效Amylin类似物Gubamy(半衰期11天),试图与其GLP-1/GIP管线形成组合 [11] Amylin靶点的技术进展与优势 - 半衰期突破:新一代Amylin分子通过白蛋白结合、脂质技术等将半衰期大幅延长,解决了第一代药物普兰林肽需每日注射三次的痛点 [4][5],例如礼来Eloralintide半衰期13.9-15.8天,辉瑞MET-233i半衰期长达19天,诺和诺德cagrilintide半衰期6天 [5] - 安全性优势:临床数据显示Amylin药物胃肠道副作用明显轻于GLP-1药物,Cagrilintide单药副作用低于司美格鲁肽,可能带来更高患者依从性 [1][5][9] - 瘦体重保留:在临床前模型中,礼来Eloralintide可减少占比最高达91%的脂肪,对比当前GLP-1药物最高40%的瘦体重流失,Amylin能让减重更符合生理需求 [9] 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方向 - 避免GLP-1内卷覆辙:全球GLP-1减重临床管线超380条,诺和诺德与礼来形成双寡头垄断 [14];目前全球Amylin临床管线有十余条,药企需通过多靶点协同、剂型创新和加速临床推进来避免低层次复制 [14] - 剂型创新路径:口服制剂是研发重点,如诺和诺德Amycretin、先为达VRB103/101组合探索口服复方 [14];新型递送平台如礼来与Camurus合作的FluidCrystal缓释平台探索季度给药 [15];博瑞医药利用AI/ML技术优化分子BGM1812的耐酸性和膜渗透性 [15] - 协同作战共识:Amylin并非要取代GLP-1,而是通过机制互补成为其最佳搭档,各大药企纷纷围绕Amylin与GLP-1的协同作用展开研发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