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审视华能信托被骗17亿案:信托重返消金牌桌,助贷新规将带来什么?
新浪财经·2025-09-26 12:05

行业监管动态 - 地方证监局近期组织4家券商及4家资管对华能信托以"信保贷"为基础资产的ABS产品开展专项自查 覆盖已兑付及存续全生命周期产品 旨在防范骗贷风险向资产证券化市场传导[1] - 监管对非标融资类的消费贷信托业务持续压降 10月1日助贷新规正式实施 对借款利率和平台名单管理施加更严厉约束[2] - 助贷新规要求信托公司参照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确保借款人单笔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符合司法意见 将利率压降至24%以内[16][17] 消费金融信托业务规模与模式 - 2025年前8个月 26家信托公司共发行消费金融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733亿元 同比增长53.08%[4] - 天津信托 国民信托 华鑫信托等7家机构前8个月发行规模均达百亿元 其中天津信托发行约422亿元 国民信托254亿元 华鑫信托245亿元 均较去年同期翻倍[4] - 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模式包括助贷模式 流贷模式 联合贷模式及资产证券化 早期以流贷为主 后期演变为助贷和资产证券化为主[10][11] - 助贷模式可协助信托公司高效获客及场景渗透 分担风控压力 实现轻资产运营 但对合作机构依赖性强 存在风险传导隐患[12][13] 业务收益率与市场竞争 - 2025年前8个月集合资金类消费金融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均值为4.07% 低于2024年同期的4.37%和2018年的7.99% 但高于固定收益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的3.09%[6] - 信托资金成本受限于高净值客户买入的非标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水平 难以与银行4%以下的低价资金竞争 只能维持高定价模式 早期信托报酬达1.5%至2% 当前已降至千五左右[17] - 信托资金在24%及以下优质资产领域缺乏话语权 只能选择信用下沉 推升违约风险 多个互联网借贷平台借款实际利率超过20% 如支付宝信用贷年利率21.6% 资方包括天津信托[19] 风险案例与合规挑战 - 华能信托被骗贷17亿元案揭示合作机构风险控制过程穿透难度高 存在多方合作中复杂的利益格局和道德风险 犯罪成员利用虚假保单和空人头账户骗取贷款[14]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转让成交268.2亿元 占比72.4% 较2024年同期激增7.85倍[26] - 国民信托2024年接到消费者投诉9897例 天津信托受理监管部门转办1305件投诉 自收494件 所涉投诉业务均属于消费金融业务贷款类客户投诉[27] 行业转型方向 - 强监管背景下 传统以信贷投放为主的融资驱动型消费金融信托面临挑战 发展资产服务信托 尤其是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 成为转型最优解[30] - 信托机构正在加码以信托消费贷为基础资产发行的ABS及ABN产品 但若发生类似华能信托案的风险事件 相关产品可能产生次生风险[30] - 未来业务逻辑强调合规优先 信托公司需向主动管理转变 加强合作机构与底层资产选择 优化业务模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