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领导层动态 - 公司创始人刘强东今年以来频繁现身公众视野,公司战略从防守转向积极扩张,先后进军外卖、酒旅等领域 [1] - 刘强东将公司工业业务视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布局 [10] 京东工业上市进程 - 京东工业是公司旗下第6家上市公司,其前身为公司2013年内部孵化的企业业务,于2017年开始独立运营 [2][3] - 公司工业业务于2023年3月首次递交港交所招股书,历经约18个月等待,于2024年9月收到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4][6] - 上市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跨地域业务扩张、潜在战略投资及一般营运资金 [6] 京东工业财务表现 - 公司工业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人民币141.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03.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1% [3] - 公司工业业务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人民币480万元,2024年净利润大幅增长至人民币7.62亿元,较2023年增长158倍 [3] - 公司工业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18.0%微降至2024年的16.2% [4] - 公司工业业务商品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91.5%提升至2024年的94.0% [15] 京东工业业务运营 - 公司工业业务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最大参与者,2024年交易额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 [3] - 公司工业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为MRO产品,2024年MRO产品商品收入达人民币176亿元,占商品总收入90%以上 [10] - 公司工业业务采取平台与自营并行模式,自营占主导地位,2024年商品销售收入占比94% [1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工业业务提供约5710万个SKU,覆盖77个产品类别,供应网络包含约121,700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 [11] 行业市场环境 - 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2024年为人民币7000亿元,数字化渗透率仅为6.2% [13] - MRO行业线下传统贸易商、代理商体系发展健全,线上平台面临服务定制化程度不及线下、客户转换难度大等挑战 [13] - MRO电商赛道主要分为交易平台方和自营两大类,公司工业业务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阿里巴巴1688、固安捷、震坤行等 [13][14] 关联交易与独立性 - 公司工业业务与母公司存在紧密关系,依赖母公司提供产品销售推广、技术流量、物流及支付服务 [5] - 公司工业业务来自母公司平台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7.1%下降至2024年的39.5%,显示对母公司依赖度降低 [6][7] 京东系资本版图 - 公司提出未来二十年"35711"梦想,目标包括拥有7家市值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 [16] - 公司旗下现有4家上市公司,若工业业务上市成功,上市平台将扩充至5家 [16] - 公司旗下京东产发和京东科技(前京东数科)也曾被寄予上市厚望,但目前IPO进程均暂缓 [17]
刘强东的“资本版图”再下一城
36氪·2025-09-26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