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中国正在重新调整其大豆采购策略,显著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转而增加从南美等地的进口,并提升国内自给率,这导致美国大豆出口萎缩、价格下跌,美国豆农面临困境,反映出政治干预贸易对市场规律的冲击 [5][7][12] 中美大豆贸易动态 - 中国作为美国大豆最大的海外主顾,在丰收季未按往常惯例进行采购,美国农场主因此面临销售困境 [1] - 面对中方采购的停滞,美方表现出迫切希望恢复贸易的意愿,但中方转而与南美供应商签署了10船大豆订单,美国未获得订单 [3] - 受贸易战影响,中国买家认为南美大豆在价格、运输成本和供应稳定性方面更具竞争力 [7] 中国市场策略转变 - 中国每年消耗全球60%的大豆产量,其需求对国际大豆市场具有决定性影响 [5] - 今年1至8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激增32%,同时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缩水近四成 [8] - 中国持续推进进口多元化战略,包括开发新农场、签订国际农业合作协议以及加大国内种植补贴 [10] - 2023年中国大豆自给率已提升至18.5%,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对美国大豆依赖度的降低 [10] 美国农业面临的冲击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因中国需求转移而下跌,美国农场主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8] - 美国中西部农业州是重要政治票仓,豆农的困境对政治层面构成压力,政府考虑发放农业补贴但效果有限 [8] - 有分析指出,若无法找到新买家,大量美国家庭农场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8]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演变 - 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供应商抓住机遇,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升级港口设施和新建铁路专线优化了供应链 [7] - 南美供应商以务实的商业态度赢得中国买家青睐,强调按时保质交货而非政治表态 [11] - 市场规律显示,当政治因素扭曲贸易时,买家会转向更可靠的供应商,期货价格真实反映了供需关系的变化 [11][12]
苦求无果后,特朗普发现不妙,中方买了10船大豆,但不是美国的
搜狐财经·2025-09-26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