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科田转战港交所:并购堆高业绩致大额商誉悬顶 扭亏背后是否存在业绩美化?
新浪证券·2025-09-26 16:53

上市进程与资本表现 - 公司启动A股上市辅导近五年后转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 [1] - 公司在2016年至2023年的7年内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22.59亿元 [1] - 公司估值从2016年初的3.2亿元增长至IPO前的82.45亿元,增幅近25倍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7.87亿元,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2] - 公司净利润在2022年亏损2.26亿元,2023年亏损收窄至6450.8万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9661.7万元,2025年上半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096.8万元 [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62亿元和0.57亿元,呈下降趋势 [2]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在2022年至2024年的增加额分别为1504.5万元、441.2万元、3005.9万元 [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对应增加额分别为1907.2万元、4710万元,2025年上半年增加额已高于2024年全年 [2] 费用控制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由2024年的23.8%降至21.2%,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0.72%至1.2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由20.8%降至16.09% [3] - 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在2025年上半年均较往期下降 [3] 业务板块与并购活动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微创介入业务、生命支持业务、体外诊断业务三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1.17%、37.86%、10.96% [4] - 微创介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42.1%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1.17%,首次超越生命支持业务,该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3.86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7.21亿元 [4] - 公司通过并购扩张,2022年1月收购英国Penlon,2022年4月收购唯德康医疗,2025年8月拟收购苏州国科美润达医疗 [4] 商誉与内部控制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商誉规模达9.08亿元,占同期净资产的49.6% [5] -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隐患,被指出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024年7月因子公司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合规被要求停产整改 [6] - 公司曾存在注射泵抽检不合格、产品召回以及违法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情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