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药品关税政策 - 美国将于10月1日起对进口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对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1] - 关税豁免条件为制药企业必须“正在美国建设制药厂”且已动工或施工中 [1] - 政策战略目标是推动药企将生产业务迁往美国,以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并提振本土制造业 [2] 政策影响与市场反应 - 100%关税可能导致进口药品成本翻倍,例如原成本100美元/疗程的肿瘤药加税后到岸价将达200美元 [2] - 美国约80%的仿制药原料药和部分高附加值成品药依赖海外进口 [2] - 港股医药股如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股价承压下跌,显示市场担忧 [2] - 欧洲制药行业警告政策可能加速产业从欧洲向美国转移 [4] 全球制药格局变化 - 印度药企预计到2030年将占全球仿制药收入的近50% [4] - 依赖单一海外生产基地的药企需紧急评估替代方案,如加速在美建厂或寻找其他非美产能 [3] 对中国药企的影响与机遇 - 关税政策主要涉及专利药,对中国药企直接影响较小 [6] - 中国在“从1到10”的药物研发转化和商业化阶段展现出显著优势,是重大机遇 [1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总额已飙升至455亿美元 [9] - 截至2024年,源自中国的药物在美国FDA新药批准量中约占4%,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此比例将飙升至35% [9] 资本市场与上市环境 - 港股市场对内地生物医药企业吸引力增强,年内已有10家18A公司上市,募资80.50亿港元,远超去年全年的4家和15.12亿港元 [9] - 累计77家按18A章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总市值约1.70万亿港元,首发募资约1298.22亿港元 [10]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并允许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约50%公司选择此路径 [10]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赴美上市面临挑战,港股目前是更具吸引力的主流市场 [7][9] 监管与合规挑战 -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将医疗健康领域纳入战略产业范围,并加强对关键生物技术和基因数据的监管 [6] - 反向审查机制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量子计算,主营业务为AI药物发现的公司需特别留意 [7] - 数据跨境传输监管可能加强,是企业需关注的风险 [6] - 中国企业赴港上市需经证监会审核,无重大法律瑕疵的公司约四至五个月可获得批准 [11]
特朗普挥棒 医药行业如何迎击100%关税冲击波?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6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