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的平行论坛——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聚焦中英医疗科创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1] - 医疗科技创新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核心引擎 [3] - 论坛旨在通过经验分享与深度对话,为中英医疗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中英合作倡议与基础 - 中英两国在医疗科创领域各具特色优势,合作互补性强 [3] - 北京市卫健委倡议把握战略方向聚焦重大健康问题,推动产学研融合,并通过开放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4] - BMJ集团长期支持全球医疗发展,过去数十年与中国合作成果丰硕,当前正持续加强与中方机构合作 [6] 英国医疗科创生态体系 - 英国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至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包括生物银行、国家级基因组学计划等科研平台 [8] - 政策端从1948年NHS建立到2021年数字化转型行动,持续以政策迭代推动系统升级 [8] - 产业端通过现代产业战略聚焦生命科学,为创新技术临床转化与商业化提供保障 [8] 中国医疗科创进展与北京实践 - 中国正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型,2025年上半年医药领域License out费用超600亿美元,临床研究项目数量占全球1/3 [8] - 北京通过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和连续两年出台创新药发展21条等政策,打造优促计划等品牌项目聚焦临床需求梳理至创新药械应用 [9] - 北京卫生系统近五年推出20余项创新转化政策 [9] 中英协同合作路径与机遇 - NHS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医疗付费方,可为中国企业提供临床场景验证与真实世界数据支持 [10] - 中英健康创新平台等载体已为迈瑞、中生制药等中资企业入英及阿斯利康等英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搭建桥梁 [10] - 英国积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纵向健康数据,中国拥有庞大人口基数与临床数据资源,双方数据协同分析有望加速新疗法研发 [10] 新药研发国际化进展 - 全球创新药近十年呈爆发式增长,2015-2022年创新药物课题数量从700余项增至1600余项,肿瘤领域占比超40% [11] - 中国借医疗体制与注册体系改革契机,2024年在申办方数量、试验开展地区方面均跃居全球第一,临床试验质量跻身国际第二梯队 [11] - 中国创新药出海步伐加快,从靶向治疗时代落后欧美8-9年缩短至CAR-T细胞治疗时代仅差2-3年,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11] 医疗器械领域现状与挑战 - 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球29%,但药械比1:0.4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7 [12] - 行业面临挑战包括地缘政治导致欧美市场准入难、研发投入强度9%低于全球前十企业12.8%、高端CT球管进口占比超80%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 [12] - 建议强化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卡脖子部件,深化国际合规,并优化市场布局开拓新兴市场 [13][14]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与前景 - AI医疗面临医患协作错位、技术与临床需求脱节、数据流通受阻三大核心瓶颈 [14] - 大模型技术为突破瓶颈提供新路径,可整合非结构化数据、优化临床队列管理、自动化论文分析 [14] - 需加强AI与医疗领域人才协作,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技术变革需求 [14] 可持续合作机制构建 - 英国医疗机构选择中国合作伙伴看重战略协同性、科研领域匹配度、人才培训潜力、合作可扩展性四大标准 [15] - 医院作为科创核心载体需精准凝练临床问题、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完善机制保障以夯实内部基础 [15] - 建议参考英国BRC模式推动医学-科研-教育整合,学习双导师培养机制,引入医疗实验床机制加速新技术评估与推广 [16] 数据共享与合作价值 - 大数据库可支撑假设验证与产学研合作,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缩短周期 [16] - 中国2024年底发布医疗科创50条强化疾病研究资源建设,心血管领域已建成心肌梗死等特色数据库 [17] - 中英可以数据共建共享为抓手,整合中国多民族多区域人群数据,开展跨区域跨学科合作 [17] BMJ的桥梁作用与未来规划 - BMJ将通过搭建跨国知识共享平台、举办国际专题会议、发起联合研究项目三大方向深化对中英合作的支持 [17] - 未来将继续深化与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合作,提供影响力评估工具,推动国际指南交流、临床研究协作等务实举措 [18]
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在京举行,BMJ推动两国医疗创新与协作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6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