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化”引领下,中欧基金再次“向前一步”
搜狐财经·2025-09-26 17:03

公募基金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7月,中国境内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2] - 新发基金再度出现“日光基”盛况,市场活跃度提升 [2] - 与2024年9月24日的市场相比,2025年A股和港股上涨节奏更为稳健,波动更为平缓 [2] 市场结构性表现 - 科技(TMT)行业指数(801275.SI)今年以来涨幅达40.54% [3] - 先进制造行业指数(801272.SI)今年以来涨幅为29.00% [3] - 医药医疗行业指数(801274.SI)今年以来涨幅为26.44% [3] - 周期行业指数(801271.SI)今年以来涨幅为18.48% [3] - 金融地产和消费板块表现相对疲软,涨幅分别为6.88%和6.09% [3] - 市场分化显著,科技、创新药及新消费等高成长领域表现突出 [3] 中欧基金投研体系升级战略 - 公司于2023年首次提出“资管工业化”理念,旨在改变基金制造方式 [4] - 通过统一投资理念、专业化分工和流程化协作,输出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 [4] - 投研体系升级的驱动因素包括A股+H股上市公司已超8000家,传统研究模式难以为继 [5] - 管理规模扩大后,收益来源过于单一会导致业绩波动加剧 [5] 投研体系三大核心: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 专业化要求投研人员能力圈做细做深,成为特定领域权威 [6] - 工业化旨在将专业人士的好想法在组织内高效共享,转化为决策,例如通过五要素模型提升协作效率,标的采纳率显著提升 [6] - 数智化包含数字化(结构化存储信息)和智能化(将投研逻辑转化为模型) [6] - 人类研究深度优于机器,而机器在观点客观性和效率(1分钟完成研究员1-5个月的决策工作)方面有优势 [6] - 中欧可转债基金通过AI大模型应用,实现了优异的投资收益 [6] “工业化”投研的具体实践 - 多资产团队通过“四大车间”(设计、生产、组装、检测)实现可视化流程 [7] - 生产车间覆盖股票、债券、海外资产、衍生品等20余类策略 [8] - 构建矩阵式组合架构,横轴为多策略Alpha选择,纵轴为多资产Beta配置 [9] - 从单一资产到多资产、从单独作战到团队作战,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9] 团队协作与投资成果 - 科技战队践行专业化与工业化,每位研究员专注于细分领域,实现高质量观点输出 [10] - 该打法成功挖掘了2023年3月的光模块、2024年下半年的国产算力以及2025年的AI服务器投资机会 [10] - 固收类产品回报近期相对逊色,未来2至3年低利率环境预计延续,资产性价比轮动是定价不变原则 [11]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欧可转债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达20.92%,超越基准9.43个百分点 [7][12] - 中欧数字经济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93.07%,远超35.40%的业绩比较基准 [12] - 中欧智能制造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69.11%,超越26.17%的基准 [12] - 中欧科创主题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68.01%,超越17.80%的基准 [12] - 中欧小盘成长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56.82%,超越34.96%的基准 [12] 行业展望与公司目标 - 基金经理的成长需至少10年研究加10年管理,优秀投资管理机构的打造需要20年时间 [12] - 中欧基金资管工业化投研体系的升级,预计还需要10年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12] - “资管工业化”旨在把“一个人的好方法”转化为“一个组织的通用能力”,探索资管行业生产新范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