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到底是谁在鼓动追觅俞浩造车?
36氪·2025-09-26 17:58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造车领域竞争极为残酷,尚无企业敢宣称已拿到“船票” [1] - 新势力阵营如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等均在市场中艰难求生,部分品牌如威马、高合、哪吒、极越已逐渐退场 [2] - 尽管竞争激烈,仍不断有新参与者义无反顾地投身该领域 [3] 追觅汽车的业务战略与目标 - 追觅汽车业务目标高调,分为追觅汽车和星空汽车两大品牌,前者主做对标布加迪的车型,后者对标库里南、宾利,并宣称可以完全PK理想汽车 [6] - 公司规划S/A/B/C/D五大产品线,意图实现对汽车品类和价位的全覆盖 [7] - 概念车参数宣称将实现零百加速小于1.8秒、风阻系数低至0.185,旨在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7] - 追觅造车的思路是寻找国外超豪华汽车作为对标,做到“形似神不似” [9] 追觅汽车的制造与执行策略 - 追觅造车路径不寻常,首家工厂设在德国柏林,规划面积约为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1.2倍,意在利用当地成熟产业链 [10] - 公司执行节奏激进,从2024年8月28日官宣造车,到计划2027年推出首款量产车,仅间隔两年 [11] - 对标布加迪的样车计划在2025年1月的美国CES展上首发,首款超奢旗舰SUV在官宣后不到一个月即进行首秀 [11][12] 追觅汽车面临的挑战:技术与品牌 - 技术迁移面临挑战,消费级产品与车规级产品存在巨大标准鸿沟,例如工作环境稳定性和算法容错率要求不同 [15] - 戴森造车项目因不具备商业可行性而终止的前例,提示了技术优势向商业化成功转化的难度 [18] - 品牌力是重大挑战,超豪华汽车市场门槛极高,追觅作为新面孔缺乏品牌历史与高端形象,难以吸引顶级消费者 [19] 追觅汽车面临的挑战:资金与商业模式 - 造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蔚来汽车李斌曾表示没有400亿别想着造车 [20] - 小米汽车到2024年底在汽车业务上大概花了300亿元左右 [21] - 追觅2024年收入约150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超150亿元,但靠经营积累的资金对于造车而言远远不够 [21] - 追觅汽车在官宣后两周完成首轮融资,但具体金额未披露;公司亦设有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创投基金,其成长期战略基金重点拓展场景包括智能汽车 [22] - 切入超豪华车市场容量小,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本,导致覆盖前期投入需要很长时间 [22] 追觅科技的多元化生态战略 - 公司推行“人、车、家、宇宙”战略,比小米、海尔等企业的“人车家”生态多出一个维度 [23] - 在基本盘清洁电器业务方面,公司宣称已甩开科沃斯、云鲸、石头等竞争对手 [23] - 根据IDC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追觅市场份额为10.2%,排名第三,落后于石头科技(15.2%)和科沃斯(13.7%) [24] - 2025年上半年追觅收入超过150亿元,而石头科技和科沃斯收入不足90亿元,意味着追觅产品单价要高于竞争对手一倍多 [24] - 手机业务方面,公司宣布即将推出首款高端智能手机Dreame Space,宣称在海外市场获得超过亿元人民币预售订单,目标是未来与小米、华为三分天下 [24] - 公司已成立天文业务BU,聚焦智能天文光学系统,并宣布将开拓小行星探索、采矿业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