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记者来信:这些外企缘何把“标杆项目”放在沈阳?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全球领先企业将其最大或最先进的制造基地设于沈阳,显示出中国市场巨大的机遇和沈阳强大的吸引力[1] - 外企在沈阳的投资从初期的“试水”转变为深耕,项目成长为全球“产业版图标杆”[1] - 沈阳通过人才资源、产业生态系统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对外资的“磁吸力”[1][3][5] 人才资源与本土化 - 充足的人才资源为吸引外资提供基础,外企实现了从依赖外籍专家到培养本土人才的转型,例如米其林沈阳工厂从高峰期190多名外籍专家转变为目前四、五十位中国专家服务全球业务[1] - 大量优秀产业人才支撑外企本土化发展,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精准培育人才,如华晨宝马自2013年启动中德校企合作项目,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3] 产业生态系统与供应链 - 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强韧的供应链体系为外企发展提供支撑,以宝马集团为例,其数十年深耕吸引配套供应商来华设厂,深化中欧汽车产业链融合[3] - 供应链协同效应显著,例如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团沈阳工厂与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一街之隔,其生产的车身和底盘零部件直接供应华晨宝马及周边车企[5] 营商环境优化 -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力外企长远发展,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对德合作主题平台,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5] - 当地政府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大大加快手续办理进度,为外资企业提供高度支持[5] - 沈阳被评价为有潜力成为德国及欧洲企业进入东北亚市场的首选伙伴,积累了丰硕合作成果和成熟发展模式[5] 外企投资成果 - 米其林沈阳工厂已成长为集团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高端轮胎制造基地,是米其林在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1][6] - 宝马集团在沈阳建立了其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并实现了第600万辆整车下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