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息时代的财富保卫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6 21:09

居民储蓄迁移趋势 - 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低于季节性增幅,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在8月创下同期新高,表明银行储蓄正流向证券、基金、理财等市场[1] - 定期存款增速下降与存款到期重定价后利率下降及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有关,定期存款到期后续存意愿降低[12] - 存款搬家是居民资产配置迁移的体现,通常伴随各类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大幅调整及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变化[13] 银行存款利率现状 - 国有大行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降至1.3%,同样5万元五年期定存到期利息仅为3250元,较2020年4%利率时的1万元利息减少近7000元[2] - 国有大行1年期定存利率为0.95%,3年期利率为1.25%,民营银行如苏商银行2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2.1%,3年期可达2.3%,但要求20万元认购起点或仅限特定地区购买[3] - 建设银行App上固收类理财产品1元起投,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约为2.35%-2.87%,持有天数半年到一年不等,为R3中等风险[7] 不同代际投资行为 - 70后储户怀念2020年4%的五年期定存利率,面对当前低利率环境对到期资金再投资感到犹豫[1][2] - 50后储户坚持刚性储蓄,采用存单到期时间错配策略以保证流动性和再投资机会,但对当前低于2%的利率产品不满意[3][6] - 80后储户将30%资产配置为银行存单作为安全垫,尽管收益可能无法跑赢通胀,但仍寻求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5] - 00后储户将30%资产配置于定期存款作为保底资金,若未来利率过低会考虑增额寿险等产品,但保本是核心诉求[6] - 90后保守型投资者将购房款专款专用存于银行,其余资产中银行存款和国债占比至少50%,尽管尝试过多市场投资但仍偏好低风险[6][10] 非银理财市场动态 - 固收+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为底仓,辅以少量权益资产,平安理财一款2023年12月成立的产品截至9月中旬收益率达3.35%[7][8] - ETF成为年轻人理财新宠,操作便捷可场内实时买卖,适合投资新手,有投资者投入近100万活期存款至科创芯片ETF并获得约80%收益[9][10] - 8月A股日均成交额达2.3万亿元,较7月增长29%,融资余额超2.3万亿元,较7月增长21%,上交所新开户数量达265万户,较7月增长35%[12]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提供的推力是存款搬家的基础和前提长期因素,资本市场赚钱效应带来的拉力是触发资金流动的关键短期因素[13] - 存款搬家周期与利率环境及资本市场表现相关,降息周期启动时存款吸引力下降,资金寻求更高收益资产,资本市场趋势性上涨伴成交量放大是活跃信号[14] - 居民风险偏好的趋势性转向需要长期基本面支撑,基本面趋势与资产价格变化形成正反馈机制推动风险偏好提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