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概况 - 禾赛科技完成近四年内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通过秘密递表方式在港交所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 [1][3] -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强劲,开盘价229.2港元,收盘价234港元,盘中最高触及244港元,较发行价212.80港元上涨超14%,市值突破350亿港元 [1][4] - 公司IPO共发售1955万股,募资总额约41.6亿港元(约38亿元) [3] - 公开发售部分获得168.65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得14.09倍超额认购 [6] - 六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542.12万股,价值约11.54亿港元,占发售股份总数的27.73%,其中高瓴旗下HHLR认购5000万美元为最大基石投资者 [3][6] - 公司是首家通过港交所“科企专线”成功上市的企业,从递表到上市仅约半个月时间 [6][7][8]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激光雷达行业龙头,产品主要应用于ADAS、L4级自动驾驶及机器人三大领域 [8] - 在ADAS领域,前向AT系列产品已获得24家主机厂超过120个车型的量产定点,包括理想全系AD MAX车型、小米SU7和YU7等 [10][11] - 在L4自动驾驶领域,客户包括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头部公司,并在上市前新签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推测为Waymo)超4000万美元订单 [13] - 机器人领域产品包括JT系列和XT系列,客户有宇树、维他动力、星动纪元等,成为车用激光雷达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15] - 按Yole Group报告,公司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ADAS激光雷达及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中市占率均排名第一 [18]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4.79万台,同比增长276.2%,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8]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3亿元,同比增长50.5% [19][21] - 产品收入占总收入主导,2024年占比达94.66% [19]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分别为4.7亿元、6.6亿元、8.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9.2%、35.2%、42.6%,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5.2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7.9% [2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2653.7万元,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达4409万元 [24] - 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 [2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为28.45亿元 [29] 研发与产能 -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激光雷达产品核心器件超90%为自研 [26]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55亿元、7.91亿元、8.56亿元,占同期收入比例分别为46.2%、42.1%、41.2%,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3亿元,占比31.1% [26] - IPO募资净额约50%将用于研发,35%用于扩大产能,5%用于业务发展,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9] 行业前景 -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收入从2020年3亿美元增至2024年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7.8%,预计2029年达1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1.7% [41] - 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增长显著,ADAS领域激光雷达收入从2020年1亿美元增至2024年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4.1%,预计2029年达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3.6% [43] - 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收入从2020年2亿美元增至2024年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9.4%,预计2029年达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6.3% [43] 创始团队与股权 - 公司由三位85后博士联合创立,CEO李一帆(1986年)、CTO向少卿(1985年)和首席科学家孙恺(1985年) [29][31][33] - 三位创始人合计持股约20.4%,拥有约71.84%的投票权,按上市后市值约320亿元计算,每人身价均超过20亿元 [39]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专注气体检测激光雷达,2016年转向车载激光雷达市场,2023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35][37]
三个学霸85后上海造硬件,干出350亿香港IPO
搜狐财经·2025-09-26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