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他们为啥把服务器“扔”进30米的海底?
金融时报·2025-09-26 21:23
项目概况 -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陵水附近海域35米深海底投运,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1] - 核心装备为海底数据舱,每个重达130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重量,由4500吨起重船布放[1] - 项目被描述为颠覆传统的“水下算力世界”和“超级大脑”[1] 技术优势与运营效益 - 利用海水作为“免费空调”进行降温,相比陆地数据中心可减少大量冷却能耗,降低运营成本[2] - 海底数据中心为AI、云计算等高速发展的行业提供了“零碳”解决方案[2] - 每个数据舱部署24个标准机柜,可安放400至500台服务器,整体能效比同等规模陆地数据中心提升40%至60%[3] - 满舱运行时,该海底“超级计算机”30秒能处理400万张高清照片,1秒计算量相当于普通电脑运行一年[3] 商业化进展与客户 - 项目已成为真正的“算力商铺”,客户包括阿里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及上市公司拓尔思[3] - 项目在设计时考虑了不同地质和土壤环境,并在台风“摩羯”期间运行平稳,展示了其安全性与可靠性[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目标布放100个数据舱[4] - 计划逐步建设以海底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性海洋新技术产业园[4] - 项目被视为海南自贸港“向数图强”的重要实践[4]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海底数据中心技术正从海南陵水的1.0版本升级到上海临港的2.0版本[4] - 随着海南自贸港、上海临港等跨境数据试点政策落地,“陆数海算”可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的关键技术载体[4]